可怕的羊群效应什么意思(都拥有“放弃”的智慧)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10 04:59:24

减法道: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卧虎藏龙》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勇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



放弃,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



被安全感困住时,我们难以看清生活的真相;盲目从众时,看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死守经验时,安逸的舒适圈,让我们无力对抗危机。



想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活出稳稳的幸福感,就需要我们拥有“放弃”的智慧。



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没有割舍,就没有成长。”



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医学博士以及心理治疗大师。



《少有人走的路》是其60岁力作,也是他20年思想的延伸与升华。在书中,斯科特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只有懂得放弃,生活才能一往无前。





01、敢于放弃安全感,才能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知乎上有人问:“人为什么很容易对其他人产生偏见?”



一个高赞回答:因为偏见能为我们提供安全感。



偏见,代表我们对他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很多时候,由于认知不同,甚或潜意识作祟,我们不容许自己的价值观或直觉受到侵犯,所以偏见应运而生。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是否经常如此?



因为害怕被人说不合群,于是认为合群才是好的,所以本能地远离那些不合群的人。



因为害怕另一半出轨,所以认为绝对坦诚才是爱,于是不允许对方有丝毫的“秘密空间”。



小丽和小美是同事,俩人性情相似。



小丽性格内向,认为职场是看实力的。休息时,总能看见她独自在工位上,不是查资料,就是看书。



而她的好友小美,认为职场是关系的天下。她主动凑近同事,听着“东家长,李家短”,和谁都不敢疏远,生怕站错队。


时间久了,小丽被公认为不合群,假清高。小美担心自己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丢失,便有意拉开和小丽的距离。



曾经无话不谈,现在等电梯时,却有了尴尬的目光躲闪。



2年后,小丽一跃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因为她在工作间隙自学考证,如今已成功拿下财务行业的“金砖”——CPA证书。



而小美还是那个职场好人。身边的同事在换,自己的职位却没有变化,对小丽只能望尘莫及。



八卦是聊不完的,只要想聊,总有瓜可吃。职场打拼需要关系,但关系给不了安全感。



如若我们一直关注这种虚无的安全感,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只会令我们丧失直面生活的勇气,难以成就人生的高光。



名医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告诉他:“您的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治的话恐怕会加重。”蔡桓公却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表现出满满的安全感与优越感,讥讽道:“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事。”



接下来20天,扁鹊接连进见蔡桓公2次,告诉他病情已经深入到皮肤和肠胃里了,蔡桓公依旧不为所动。



直到第30天,扁鹊一见到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只好吐露实情:“您的病在之前都可以医治,而如今,病情已入骨髓,无药可救了。”



果然,5天后,蔡桓公身体疼痛,不久身亡。



安全感,可以护人,亦可杀人。



许多人惯于用安全感来武装自己,一味活在自己的国度里,始终走不出来。



斯科特·派克说:“不容置疑的坚信比伪装的谎言更可怕,让社会潜伏了巨大的危险。”



无法跳出思维的“墙”,永远不可能拥有想要的明天。



敢于放弃安全感,是一个人自我救赎的开始。



每一个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客观公正,敢于直面人生的。



只有学会放弃所谓的安全感,我们才能突破自我,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成长,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02、敢于抛弃大多数,才能拥有独立思考的睿智



直播风当道,许多播主选择在网上卖衣服。



有阵子,我也开始跟风在直播间买衣服。一件新品上来,播主在介绍完之后,会鼓动“粉丝”们购买。



这时,在手机屏幕上,我们会看到许多人跃跃欲试,纷纷表示想要。



见气氛正浓,播主会喊:“想要买的人请在屏幕上输入1,仅剩最后10件,先到先得。”



这时,许多“粉丝”一哄而上,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跃。



在众人的哄抢下,我也一股脑儿地参与进去。可衣服到家后,我才发现卖家秀和买家秀简直是天壤之别。



想要生活更妥帖,更舒心,就不能一味从众。



有个概念叫“羊群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容易受多数人影响,而盲目跟从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羊群效应”表现出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失败或陷入骗局。



同事小丽,芳龄29岁,她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可惜迟迟未婚。



30岁那年,在家人“催婚”的猛烈浪潮下,她和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急急忙忙地将自己嫁了出去。



结婚之后,小丽才发现,老公不仅是个妈宝男,而且和她的三观严重不符,婚后生活简直是一地鸡毛。



小丽开始后悔,后悔自己盲目听从家人的说教,一味跟随他人的步伐,一脚踏进这痛苦不堪的生活。


从众心理,虽然减轻了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全感。但是,由此得来的归属感是脆弱又虚幻的,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

“这就如同你是一个圆形的人,却非要把自己塞进方形的洞中一样,注定会感受到扭曲和痛苦。”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要敢于抛弃大多数,去描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色彩。



做好独一无二的自己,你一定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03、敢于抛弃老经验,才能开启新的人生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作者讲了一个病人的故事:



马克十分害怕乘坐飞机,他说:“每当飞机颠簸时,我都担惊受怕,害怕飞机掉下去,那种担心和恐惧来来去去,把我的心悬在半空中,一刻也不得安宁。”



他不害怕坐火车,也不害怕坐轮船。他认为,火车、轮船不是在地上,就是在水里,不管怎样,总有逃生的可能。而飞机却在半空中,一旦出事,没有任何选择。



作者问道:“假如是你自己在开飞机的话,你会不会感到害怕呢?”



马克想了想回答说:“我想我可能会感到紧张,但不会那么害怕,因为是我自己在掌控着一切。”



由此可见,马克的问题根源就在于,他总想将事情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情我们都能掌控自如,只有放弃掌控一切的老经验,我们才能彻底避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很多人对“中年危机”讳莫如深,似乎一到35岁,就会“贬值”,事业上不可能有任何进益。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黄渤熬了16年,终于在35岁时荣获金马影帝;张小雯等了15年,也在35岁这年大红大紫;张涵予35岁才出道,42岁才当男主,可最终也拿到了影帝大满贯。



他们从不以中年当危机,拿“大不如前”当阻碍,而是了解新知,锻炼身体。



没有好习惯,就建立好习惯,帮助自己一路成长。有恶习就果断戒掉,为了能持久打拼,享受人生。



斯科特·派克说:“虽然坚持学习可以逃避割舍的痛苦,但却会阻碍我们下一步的人生。”



我们必须时常清除掉旧的,才能学习新的事物。



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就要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去除潜藏的固执观念,改变我们的定式思维,不拿年龄当借口,不用费力找理由。



回到内心,全力以赴,逐光而行,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了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



“减法”是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而“信仰”则为我们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光明的心灯!



心智成熟之旅是一场让你脱胎换骨的锤炼,更是一段通往爱和幸福的旅程。更多认知觉醒,不妨安静下来,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当下觉悟。





巴尔扎克说: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要学习船长,在狂风暴雨之下,将笨重的东西扔掉,以减轻船只的重量。”



得与失交织着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懂得放弃,是为了能得到更多。固守过去,一味盲从,无法舒展更完整的自我。



敢于放弃安全感,我们有了直面生活的勇气;敢于抛弃大多数,我们有了独立思考的睿智;敢于抛弃老经验,我们开启了新的人生。



少即多,只有懂得放弃,我们才能学会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少有人走的路”——

回到你自己。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