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5月曹操退出汉中,历时近两年的汉中之战结束,刘备夺取汉中意义重大,东西两川合二为一,至少他不用时时刻刻担心曹操的威胁了;同年6月刘封和孟达拿下东三郡,加上关羽镇守的荆州四郡,刘备拥有一个半州二十余郡,麾下兵马十余万,实力达到了顶峰,拥有了可以和曹操一争天下的实力。
219年7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随之发动搅动天下风云突变的襄樊之战,随后的局势眼花缭乱变化得太快,关羽先胜后败,在孙权偷袭荆州之后匆忙回师却兵败被杀,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刘备兴兵大举伐吴,却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蜀汉的实力自此一落千丈。
后世不少观点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蜀汉也由此从顶峰跌落到了谷底,这话其实也没说错,不过究其根源还在于刘备自立汉中王,此举弊大于利,这才是蜀汉由盛而衰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大失人心刘备是汉室宗亲,称王之前是东汉朝廷册封的左将军、豫州牧,刘备能走到今天和他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有莫大的关系,现在刘备却公告天下自己要称王了(至于群臣劝进和上表汉献帝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虽然汉室衰微,汉献帝也只是个傀儡,但刘备此举摆明了就是有不臣之心,其争霸天下的野心也暴露无遗。
刘备自立汉中王不仅得不到东汉朝廷的承认,就是自己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雍茂、刘巴等人就不支持,所以刘备称王大失人心。
第二,孙刘联盟关系生变原本孙权和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大家表面上还是大汉的臣子,现在你刘备撇开孙权率先称王是几个意思?莫非要压我孙权一头?刘备一称王其实就是宣告了不仅要和曹操争,也要和孙权争,虽然之前大家心知肚明,但现在摆上桌面了,孙权难免心里犯嘀咕。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之所以背弃孙刘联盟暗中向曹操称臣,除了他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之外,刘备称王带给他的压力也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第三,经济上得不偿失汉中之战打了近两年,刘备虽然取得胜利,但是损失也不小,甚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大兴土木,刘备称王难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都增加了原本就疲弱不堪的蜀汉经济。
第四,促成了关羽提前发动襄樊之战诸葛亮的《隆中对》早就提出了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的战略,所以关羽提兵北上主动攻打襄樊是迟早的事,但5月刚结束汉中之战,7月就发动襄樊之战时机并未成熟。
刘备这边刚刚进位汉中王并授予关羽假节钺,关羽就马上发动襄樊之战,时间上太过巧合,要么是刘备的意思,他需要一场更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称王的必要性,要么是关羽假节钺在手有了可以用兵的权力,总之如果刘备不称王,关羽没有假节钺,襄樊之战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快发动。
襄樊之战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和荆州的丢失,随之孟达献东三郡投降曹丕,接着刘备伐吴损兵折将无数,蜀汉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刘备自立汉中王,如果刘备不称王,而是休养生息几年,襄樊之战也就不会这么快匆促发动,关羽、张飞以及冯习和张南等一大批中生代大将就不会战死,如此一来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刘备将真正拥有角逐天下的实力和资本。
一句话,刘备自立汉中王确实是弊大于利,蜀汉也因此由盛而衰,可以说这是刘备一生犯下最大的错误,甚至是间接害死了关羽和张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