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属于海上马车夫(在17世纪的实力有多强)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29 06:28:47

1581年,荷兰独立后,面临着国贫人少的困境。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曾嘲讽地说,荷兰出产的粮食“不够用以喂养公鸡和母鸡”。不过,荷兰逆势向上,成长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荷兰的人均GDP是英国的1.7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2倍以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现在,荷兰的成功经验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上图_ 荷兰独立战争 油画

立国之初,荷兰采取多种举措,扩充自己的本钱。政府不但围海造田,增加农田面积,还大量进口粮食。与此同时,农民普遍推行谷物和饲草轮作制度,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保障了牲畜饲料,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可谓一举三得。保证温饱之后,荷兰人适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种植花卉、水果、油菜、亚麻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为了盘活本国的农产品,荷兰加快农业商品化进程。由于饲草充足,当地“奶牛每天产奶达三桶之多”,所生产的奶酪有9/10用于出口,高价值农产品也被用来交换粮食。这种商品循环,无形中刺激了荷兰农业的良性发展。

经济的繁荣需要工业和农业两条腿走路。荷兰大力发展纺织业,形成梳理、纺织、印染等产业链。当地扩大染料种植面积,大幅降低染料成本,迫使竞争对手英国将未染色的呢绒坯料运往荷兰加工。著名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一书中称赞荷兰在印染行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者 ,几乎未遇到任何竞争”。荷兰用蓬勃的工农业完成了扩张的原始资本积累。

上图_ 荷兰商船

濒临北海的荷兰瞄准了航运业,搞航运离不开船只。17世纪,荷兰赞河两岸集中着约60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普遍采用风力锯木机、动力运料器、滑车、绞轳、重型起重机等机械化装备,提高了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几乎一天就有生产一条船。

在造船设计、船体部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专门成立了研发航海装备、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航海地图的部门。社会化的造船模式,减少了生产和使用成本。这一模式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销售策略。造船厂既接受消费者定制,又对外销售,盘活了整个造船市场的资金。

二是降低成本。17世纪中期,荷兰产的船只比英国产的船只价格便宜40%至50。

三是种类多样。运输用的“大肚船”、速度较快的“飞船”以及捕鱼用的“大帆船”等船型风靡欧洲。

荷兰造的船只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先进,而且船只操作人员要比其他国家的船只少20%,这对于当时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来说至关重要。在荷兰发展的黄金时期,全世界有2万艘船只,3/4属于荷兰的,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有了得心应手的交通工具,点燃了马车夫的勃勃雄心。

上图_ 17世纪荷兰最主要的货船--平底船

尽管工农业势力不俗,荷兰仍然将外贸利益放在首位。15世纪到17世纪之间,荷兰的船队规模扩大了10倍。到1670年,荷兰拥有的船只吨位是英国的3倍,数量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荷兰商船的航迹遍及波罗的海、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

地处西欧的荷兰将波罗的海视为传统贸易区。每年,当地至少组织800艘船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进行多边贸易。交易货品包括谷物、木材和金属等,其中谷物占用荷兰流动资金的60%,巨大的谷物吞吐量将阿姆斯特丹享有“欧洲谷仓”的称号。仅1618年,荷兰承担的谷物贸易量就高达2亿多公斤。荷兰的贸易触手北上延伸至莫斯科,南下涉及地中海,将整个欧洲贸易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

上图_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1600年,荷兰商人出现在日本九州,1605年,印尼安汶岛成为荷兰人第一个东方据点,此后,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中国台湾、马六甲、锡兰等地先后成为荷兰的囊中之物。1622年,荷兰人在哈得逊河口建立了纽约的前身“新阿姆斯特丹城”。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在非洲几内亚、圣保罗·德罗安达岛和圣多美建立了立足点。

为了更大的攫取商业利益,荷兰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前者享受非洲西海岸至美洲东海岸的贸易特权,因利益纷争,导致经营不善,于1790年破产。后者成立于1602年,掌控着香料、木材、大米、纺织品等东方贸易,到1669年,东印度印度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和10000人的私人武装,公司投资的收益率高达40%,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发达的商业贸易,使“海上马车夫”之名实至名归。

上图_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巴达维亚,地图下方为海上所见岛上风貌

与商业相比,荷兰的渔业同样不遑多让。他们的捕鱼优势在于自己设计的“大帆船”。它不仅每次可捕30万桶鱼,水手还能在甲板上直接加工和腌制渔获。在大帆船的帮助下,荷兰渔民垄断了鲱鱼和鲸鱼的捕捞。到17世纪下半叶,荷兰拥有1500艘渔船,从业人员多达12000人,对英国形成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在渔业的进步,带动了荷兰其他产业的提升。获取的大量鲸油,促进了本国的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化学工业的重视,加快了荷兰制糖业、制革业、啤酒酿造业、军火工业等产业的壮大,丰富完善的工农商体系,使马车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上图_ 荷兰东印度公司 股票

如果说荷兰是一架马车,那么金融就是车夫手中的缰绳。1609年,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贸易所,它是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市场具有的流动性、投机性和公开性与现今的股票交易所如出一辙。信贷市场的活跃和繁荣,令后人将其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

同年,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国家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它一方面对规范货币市场、遏制商业投机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凭借各种贸易货币的储备,推动了荷兰贵金属贸易扩张,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的100年内,储备金由不足100万弗罗林增长到1600万弗罗林。具有革命性的创新金融举措,充实了马车夫的自信心和影响力。

上图_ 17世纪荷兰 阿姆斯特丹银行

17世纪的荷兰以高效率的工农业为起点,紧抓对外贸易的契机,获取巨额利润后,转化为金融领域的优势,最终确定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然而,荷兰过分依赖贸易,忽视了工业技术的转型升级,错过了成长为“工业巨人”的时机。“海上马车夫”的精髓在于创新敢为的意识,至今依然令世界为之侧目。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朱 昊、王 蔷 《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的崛起》

【1】蔡一呜 《近代史上荷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马克思 《资本论》

【1】布罗代尔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