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对于元宵节的历史我们也来说一说。
元宵节可能起源于春秋时期吗?应该没有这么早,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至少我们看到的那时的史料,哪怕是野史都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可能有人会说,没有记载不证明不存在,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确实也不能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同。
在“三元说”的起源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中元节我们都知道是七月十五,还真有一个现代人不太知道的下元节是十月十五。如果按照中元节起源于汉朝的话,上元节,或者说元宵节也可能有那么长的历史。但是,这种说法还是缺乏相关的证据,只能当成传说。
另一种说法是西汉就有了,到了东汉明帝时间随着佛教的兴起,由点灯敬佛的宗教礼仪演变而来。
虽然佛教在西汉末年就传入我国,但流转范围并不广,一般也认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4年,为佛教传入我国的标志。明帝确实也比较信佛,但在位不到20年的汉明帝能否就将由其演化而来的元宵节推广到民间呢?可能性应该是不大的。
另外还有起源于西汉初年,平定了“诸吕之乱”,或者说汉代的“火把节”的说法。平定了“诸吕之乱”现在不好找证据,但火把节确实还有一些遗留,在南充一带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四是“蛴蟆节”,很多人真要点火把游行。但是,这个“蛴蟆节”的历史有多长,显然不会有靠谱的史料记载。
而在乐山、宜宾一带正月十五也是“采青节”,但是不点火把,而且据说是从湖广填四川后才兴起的习俗。
比较靠谱的说法,元宵节被广泛的民众作为节日是在唐代,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这样算,也是至少1000多年的历史了,仍然应该算是历史悠久的。
那会不会元宵节当时只在大城市的中上层官僚和贵族间流行,普通民众参加得比较少呢?其实是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的,这我们可以理解,唐朝时虽然国力强盛,民风也开放,但和保守的底层民众关系确实不大。但是,就算在大城市流行猜灯谜和情侣约会这些做法,就已经有相当的民众基础了。
元宵节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有元宵“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记载,宋代开始,在一帮道学家的推动下,对女性的约束开始大量增加,比如缠足之类的要求开始兴起。作为女性,可以出去“疯”一次的机会不多,可能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关的诗词中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和周邦彦都有相关的佳作留世,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是其中的代表作,”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从该词中,这已经从欧阳修那时的情侣约会,变成了呼朋唤友,吃喝玩乐了。应该说,这种变化是其更加普及和影响广泛的重要证据。
今年的元宵节,大家是怎么过的呢?去看灯、去“采青”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