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来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当时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分别是:
一、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早路取西平关;
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永昌等郡;
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
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
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
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诸葛亮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忙问着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安然击退五路敌军的。
原来诸葛亮是这样安排的: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微,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诚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究竟是如何做到安居平五路的呢?先从司马懿的角度来分析五路大军,司马懿为什么要从五路进攻蜀国?
司马懿对曹丕说“若只取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可图。”从这一句话分析,看出用五路大军分五路的目的,是为了使蜀国首尾不能救应,那么就要从五个方向分散蜀国的军力,这里五路大军的初衷是分散对手的力量,一一击破蜀军。
但是我们知道,有多大的优势就有多大的劣势,所以他这么做虽然也起到了分散对手的目的,但是这也导致自身的力量被分散了。
那么从诸葛亮的角度分析五路大军,诸葛亮为什么要使用分兵策略呢?
1、五路大军是一个联盟,如果要攻破一个联盟,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化它,而要分化,只要做到对联盟的不同组成部分区别对待。而诸葛亮正好看清了五路大军的本质,他们之间本身就是一个分散的联盟,所以直接把五路大军的五路分开来分析,如何应对才能使他们的力量更加的分散。诸葛亮准确的判断了对手的战略意图,以同样的方式应对。
2、五路大军攻击蜀国,而且如果是要同时分五路进攻蜀国,是不能集中优势兵力逐步击破的,只能针对五路大军一一击破,所以也只能是采取分兵策略。
最后总结,通过对比,司马懿从五路进攻的目的是分散蜀国兵力,而诸葛亮应对策略同样是去分散联盟,而最后诸葛亮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看似强大的五路联盟,没有统一的思想,所以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
2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诸葛亮把市调做了极致,而对手没有做大极致,就相当于你能看清到对手,对手不能看清我们,那么就掌握了一个主动权。
3由于五路大军有四路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借来的,所以他们并不可能死拼,都希望别人去拼,最后自己以最少的付出获得利益,这也诸葛亮的策略能发挥作用的关键。
其实不难看出,并不是诸葛亮这边的优势多,而是对手的内部的劣势太多了,所以如果自身和对手使用同样的方式时,一定要善于利用对手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