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你得学会从这3个方面要)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7-22 18:10:32

文|咨询师·卢博

一、关于安全感的错误说法

首先,我想给大家辟个江湖谣言——“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是不完全对的。

大家想想看,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不通过与他人互动就可以独自生存下去的?

应该没有吧?

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无法独自完成。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问题1:

假设,现在我们从生活中剥离掉医生、朋友和教师以及其他职业等等,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生病了,没有人医治;难过了,没有人陪伴;困惑了,没有人解答。

请问,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我们会陷入恐慌、焦虑、不知所措、或者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里。

这些,不都是失去了安全感的表现吗?

所以,“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句话不完全对。

问题2:

如果我们今天去看医生,发现这个医生,是个庸医,活像一个江湖骗子,根本无法解决我们的病痛,也许我们会感到愤怒、焦虑和无奈,于是开始寻找下一个靠谱的医生去医治的病痛。

如果我们伤心难过去找朋友,发现这个朋友,不但没有温暖的陪伴,反而指责和抨击我们,一个劲地对我们指指点点,也许我们会感到一阵失望。于是下一次选择什么都不说,一个人默默承受着。

如果我们有疑惑,去找老师,希望能解答一下我们的问题,可是这位老师一上来就指责,质问为什么别人知道我们却不知道,也许我们会感到更挫败。于是以后都不想做这一科的作业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会有安全感。

可见,我们的安全感,不仅是需要和人产生连接,还需要对方是一个“靠谱”的人。

二、不安全的感觉究竟来自于哪里?

我们常说,家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是可以放下伪装,卸下面具,真实袒露自己的地方。但同时,放下了伪装,也是我们最薄弱的时候。可怕的是,如果我们遇见了一个”不靠谱” 的人,类似于我们之前讲的三个例子,我们会变得更没有安全感。

我们常常责怪一个姑娘“作”:

男友一小时内不回信息就坐立难安,两个小时没有联系就觉得不得了,怀疑对方是不是不想理睬自己,他给别的女生点赞,是不是变心了?

这些其实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

但“作”并不是天生的,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结果,是在不安全的关系中,“呆”得太久的结果。

如果对方总是欺骗我们,那我们等待信息的时候肯定会焦虑。

如果对方总是沾花惹草,那我们看到对方点赞别的女生的时候,肯定会觉得是变心了。

可是如果对方在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的情况下,我们还会怀疑和焦虑,那么我们的反应就是过度的。

但反应过度不代表就是不可理喻的。

因为在曾经的情感经历中,我们没有被前任很好地对待过,比如:

所以我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就是来自于这些不愉快的情感经历,让我们不再相信任何人。

三、我们如何去提升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风格”。

一个人的依恋风格,绝大部分情况下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进行改善,逐渐靠近安全的依恋风格。

1)找到“靠谱”的人,开展关系。

找个“靠谱”的人不仅仅是伴侣,他可以是你的其他社会关系,比如同学、社团等等。

缺乏安全感的人,一进入感情,很多时候都是惊慌失措的。

如果有跟一两岁小孩相处过的人就会知道,如果突然有人按门铃,一个陌生人走进家里,小孩子就会马上躲到妈妈的后面,或者要妈妈抱,然后抱的时候,是会把脸藏起来,显得很害怕。

但假如陌生人在家呆了好几个小时,还留下来吃饭,中间不时跟小孩有互动,这个小孩还会在妈妈身上挂两个小时吗?

不会,他会慢慢放松,慢慢恢复自然的状态,说不定还愿意和这个陌生人有什么互动,这就是我们人类的依附功能。

其实缺乏安全感的我们,就像一个小孩,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建立稳定关系的人,在安全的关系中,安全感就能够发展起来。

成人的依附关系,是在危险的时候启动,不会像小孩子那样,时时刻刻都需要妈妈。

2)不要只建立一段“靠谱”的关系

有家庭的人,可能会比较有体会,小孩可以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不在家,小孩子可以坐在外婆的腿上,如果都不在家,小孩子可以坐在爸爸的腿上。

对于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人来说,他是可以有多个依附对象的,比如爱人、亲人、朋友、工作、爱好等等。

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依附对象,只有伴侣可以缓解我们的不安,这样我们的情绪能稳定吗?不能,假如伴侣刚好不在,我们就会很容易惊慌失措。

所以,安全感高的人,能依附的对象往往都是很有弹性的。

有些小伙伴会在交往了另一半的时候,斩断自己原本的社交圈,其实这是不利于感情发展的,因为我们的关系只剩下这一段关系了,必然会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对方身上,对方也会觉得压力很大,想逃离这段关系。

3)训练自己去观察别人”靠谱”的地方

我们常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说的就是,不安全依恋的人,即使别人把真心放在面前,也是没有办法感受到。

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举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

有一只小猴子,从小被一个吊下来的奶瓶养大。

是的,这个实验有点不人道,这只小猴子就是在没有妈妈的陪伴下长大的。

他没有过任何与其他猴子相处的体验,在危险的情境下,第一个反应就是背对危险,把自己塞在角落,这是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然后用头去撞击玻璃,通过身体痛觉来缓解内心的恐惧。

然后,实验人员将它的妈妈放在身边,但是当他受到惊吓的时候,依然没有靠近妈妈去寻求保护。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经验,即使安慰就在旁边,它也不懂。

我们常常不理解的一个情况是,明明对方很真诚地表达爱意,也付出了行动,但我们就是感受不到,其实原理就和上面的实验一样。

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没有爱的体验,爱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以至于当“爱人”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却看不见,并苦苦寻求爱。

那么作为当事人,我们可以怎么改善呢?

首先,我们要牢记:没有感受到爱,不代表爱不存在;当我们感受到伤害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对方故意在伤害。

我们要学会去观察别人对自己有照顾的地方,然后每天晚上写一下感恩日记。

比如说:今天,某某为我递一杯热茶,提醒我穿衣,送给我一些礼物。我觉得很开心,他们对我是挺关注的。

坚持写,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因为我就是这样,大家不妨试一试。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常被忽视,但是及其重要的操作:

以前在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产房,孩子出生以后就会送去清洗,现在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产房,第一个动作是把孩子放在母亲的身上。这个一瞬间的接触,对于母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小孩一出生到这个新环境,空气,光,温度都是很大的刺激,那个短短的几分钟的接触,对于降低她的情绪的焦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一个心理理论,改变了整个医院的行政流程。所以,你要不要这样做呢?

安全感,真的不仅仅是自己给自己的,很多时候,相互协作才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毕竟我们是群居动物。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安全的依附,这是人类求生存的本能。

希望缺乏安全感的你,能够找到靠谱的依附对象,并且把自己的依恋风格慢慢趋向安全型。

作者 | 卢博 情感咨询师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