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白条在水浒传里指的是谁(“浪里白条”还是“浪里白跳”——《水浒传》中张顺的绰号分析)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8-03 04:16:48

张顺,《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之一,“生在浔阳江边,长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练,水性精熟,与哥哥张横在浔阳江边做私渡,常在摆渡到江心时杀人劫财。宋江刺配江州时,机缘巧合与张顺相识,后来张顺跟随宋江加入梁山,成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

张顺的外号叫“浪里白条”,起因是他『没得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条(旧本作“跳”字),更兼一身好武艺,因此,人起他一个异名,唤做浪里白条张顺。』(见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三十七回)。这段描述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张顺在水里像一根白色的条条,所以人送外号“浪里白条”。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古本的《水浒传》里,张顺的外号叫“浪里白跳”。一字之差。难道是古人写了通假字?看看又不像,“条”字明显比“跳”字好写,而且两者的字形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这里通假字是说不通的。带着疑问,笔者查了一下资料。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版本流传有多种,主要为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和七十回本。 下面分别说明。

(一)一百回本。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比金圣叹评本(明清之际,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招安和征方腊的情节,成为七十回本)和其他种种“全传”本(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以后,明中后期又陆续添进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成为所谓“全传”一百二十回本),都更加接近施耐庵原作的面貌。这一版本的价值为学术界所公认。

(二)一百二十回本。 源于明袁无涯刊本,现代之《水浒全传》为多版本合并而成,其中田虎、王庆部分出自袁无涯本。此本基本包含容与堂百回本所有回目。

(三)一百一十五回本。 明刘兴我刊本,简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后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四)七十回本 。即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此本回目,基本上与袁无涯本(前七十一回一致,一般认为是从袁无涯本删去71回大聚义以后所有章节,并加上了“惊噩梦”的结尾而成。而原第一回被改为“楔子”,此后回目依此类推。此版本最后一回(第七十回)回目为“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此外,其他回目也有少量字眼与多数版本都不一样,如“浪里白跳”均变为“浪里白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变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等,一般认为是金圣叹所改。

可见,“浪里白跳”改为“浪里白条”是金圣叹的手笔。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他这样改自有他的道理,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比如在清人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卷三十六》中就写到『原本作浪里白跳,跳,平声,音条。见《前汉书》及昌黎诗。五代及宋凡军行,前军之前俱有踏白队,所以踏伏,候望敌之远近众寡。《通鉴》:天复三年,朱全忠遣左踏白指挥使王[木云]攻密州,是其证也。因俗语以踏为跳,故踏白将亦谓之白跳将(谓足踏为跳,今人尚然,如跳大头,跳狮子之类)。浪里白跳者,言不于陆地为踏白将,而于浪里跳白也。语最新奇,今俗本自不能解,竟改作条,虽亦知条跳同音,而白跳之出处晦焉,且亦不知白条之无解也。』

这里认为“白跳”出自“跳白”,也叫做“踏白”,“跳”和“踏”是同一个意思,而且“跳”和“条”的读音一致,久而久之,“浪里白跳”就成了“浪里白条”。

笔者最开始倾向于这种看法。我们来看一下《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中第三十七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写到『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价挣扎凫水。张顺早凫到分际,带住了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采。宋江看得呆了半晌。』这里写到张顺救李逵是踏浪而行,虽然不是凌波微步,但本领也是想当了得,把宋江斗看呆了。按照“跳”和“踏”同意,张顺叫“浪里白跳”名符其实。

再者,南宋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对张顺的赞语是:“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这里说的是“白跳”,用“白踏”来解释是能说通的。

但还有一点绕不过去,那就是张顺的外号来自于『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条』,这里用“踏”来解释是很难解释得通的。再看《水浒传》小说对张顺的赞词:『万里长江东到海,内中一个雄夫。面如傅粉体如酥。上山剜虎目,入水拔龙须。七昼波心能暗伏,水晶宫偷得明珠。翻江搅海勇身躯。人将张顺比,浪里白条(跳)鱼。』这里用“踏”字也很难解释得通。

为此,笔者查了《康熙字典》里面关于“跳”的解释,其中有一条引起笔者的注意『【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释名》是东汉末年刘熙写的书。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作品。对于康熙字典的解释,笔者水平有限,也不是能完全理解,但“跳”和“条”相通这层意思应该是跑不了的,所以,根据《释名》的解释,“浪里白条”就是“浪里白跳”。同时根据程穆衡先生的解释,“跳”又有“踏”的意思,用来形容张顺的踏浪本领非常之合适。

因此,笔者认为,《水浒传》在金圣叹之前的古本用“浪里白跳”来形容张顺是用“跳”字的一字双意。

金圣叹先生未必不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把“跳”改成“条”,这是为了照顾广大的普通读者的水平。而程穆衡先生在《水浒传注略》中虽然指出了“跳”和“踏”有同义,但忽略了《水浒传》中『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条(跳)』这句话的解释,这里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且,在《水浒传》中单独有“踏白”字句,在第八十二回里面有『见前面摆列金鼓旗,枪刀斧钺,各分队伍;中有踏白马军,打起“顺天”,“护国”二面红旗,外有二三十骑马上随军鼓乐;後面众多好汉,簇簇而行。』,可见“白跳”并一定不等于“踏白”,所以笔者认为程穆衡先生这里把“踏白将”解释为“白跳将”有牵强的感觉。实际上,在《残水浒》中“赤发鬼”刘唐正是梁山军队里的踏白将,可见“踏白”在《水浒传》中是个专门的词汇。

后记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明朝那点事》里面提到的《东林点将录》中用的也是“白跳”二字,对应的是“天损星浪里白跳南京吏部郎中王象春”,可见在明末,“浪里白跳”仍然是主流。

以上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给读者们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