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大家阅读,文中图片采用动图展示,稍等几秒即可加载完成。
很多朋友猜测古蜀文明三星堆跟夏王朝有关,甚至有人认为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就是夏王朝的都邑。
那么,三星堆跟夏王朝到底有没有可能存在关联呢?
在尧舜禹时期,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这一时期部落首领的位置属于禅让制,谁有能力就会被举荐成为下一任首领。
大禹治水有功,后又平定三苗,舜传位给大禹。
之后,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奠定了大禹建立夏王朝的基础。
既然夏朝是大禹着手开始建立的,那么大禹到底是哪里人?
他治水的地方,究竟又发生在哪呢?
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和大禹治水的地方,学界仍有争论。
据《巴蜀史志》四川历史名人第五期专刊载,大禹姒姓,名文命,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汶川以及青川附近。
据战国时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说大禹在治理岷江上游洪水的时候,将岷江东别,挖出一条顺应地势的河道分引岷江洪水,这条河道被称为“沱”水。
而导江,就是后来的都江堰,这个地方距离三星堆遗址仅仅只有几十公里。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星堆跟大禹和他建立的夏王朝,不排除存在某种关联的可能性。
据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的《论衡·骨相》中记载:“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
据战国后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竹书纪年》记载:“帝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鏤。”
据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撰的《淮南子·脩务训》记载:“禹耳参漏,是谓大通。”
还有《宋书·符瑞志上》记载:“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鏤。”
参鏤,意思就是三孔,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大禹两耳参鏤,说这大禹虎鼻大口,两只耳朵上各有三个孔。
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来看,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的确有穿耳洞的习惯。
而且,这里面还真有两只耳朵上都有三个孔的青铜人像,难道他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大禹?
惊奇,总是在探索之后。
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分为辫发和笄发,他们可能代表两种不同的阶层或者族群。
辫发很好理解,就是将长长的辫子垂在脑后。
笄发的笄,就是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意思就是将头发卷起,用簪子固定在脑后。
但这个两耳穿三孔的青铜人像就很有意思了,他的头发用头巾包裹着拧成麻花状盘在头顶,跟其他青铜头像的发型都不相同。
你现在看到的,是现今四川阿坝州当地人的传统发型,你有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竟然是如此的相似。
而大禹治水的地方,或者说他曾经治水的地方之一,就在这里,流经阿坝州的长江上游支流,岷江。
明朝张居正在他的《直解尚书》中也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
说大禹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
岷山麓松潘就是岷江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有风景秀丽的九寨沟,还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
古蜀国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800年以前,位于今天的四川境内。
说文解字里解释蜀字,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
什么意思呢?
蜀字是象形文字,上边一个目字,表示大眼睛,下边一个虫子吐出丝将自己包裹起来,而这个大眼睛虫子,就是蚕。
在前面两期视频里,我们知道古蜀国第一任王的名字叫蚕丛,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丛林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虫子。
蜀字并不是古蜀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它来源于甲骨文记载,是当时中原先民对古蜀地区的称呼。
地方叫蜀地、人叫蜀人、山叫蜀山、路叫蜀道。
三星堆遗址被发现至今已有近100年时间,截至目前,被发掘部分只占遗址的千分之二。
而就是这仅仅的千分之二,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这之后还会挖出什么,人们甚至不敢想象,人类的历史文明历程会不会推倒重来,一切都还是个谜。
在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器物中,有很多都跟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器物几乎完全相同。
要知道,之前二里头被学界初步认定为是,夏王朝中晚期都邑的遗址,也就是夏朝中晚期的夏都所在地,也就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古称中原地区。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可能要早于夏朝几百年。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华夏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元一体,遍地开花。
下一期,船长接着为大家讲述,探秘三星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