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半爸 东西儿童教育
“闰二月清明”不能上坟吗?
2023年的农历年比较特殊,会出现两个二月,俗称“闰二月”(对应的阳历是2023年3月22日至4月19日)。阳历的“闰二月”很常见,每4年一次。而农历闰二月出现的次数比较稀罕, 21世纪只有2004年、2023年、2042年、2099年这4年会出现闰二月。
民间有“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家中老人会提醒晚辈,上坟祭祖的时间要提前或者延后,避开闰二月的时间。大家都懂的,民俗大多和科学无关,是否去上坟主要看自己本心。
我上个月已经带小半去扫过墓,今天在家休息,精心挑选了三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邀请大家和孩子一起来读读。
1
最脍炙人口的清明诗
关键词:神韵、诗与远方
清明节的古诗词,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杜牧的《清明》了。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么多关于清明节的诗,为什么就这一首这么脍炙人口呢?
我觉得是因为它生动地体现了唐诗最大的特色——讲究神韵。
可以说,如果读懂了这首诗,就能读懂大多数的唐诗。
那么什么是神韵呢?
此处暂且不表,我们先来看诗。
第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这一天,诗人在路上遇上了下雨。
“纷纷”二字形容春雨,非常贴切。
夏天的倾盆大雨像是成片泼下来的。
秋天淅淅沥沥的雨则多是稀疏的雨线。
只有“纷纷”才能形容春雨那种雨点细密、烟雨濛濛的感觉。
第二句: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的羁旅行人失魂落魄。
诗人为什么会失魂落魄呢?
清明节本该是和家人团聚,踏春游玩,上坟扫墓,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羁旅在外。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心绪自然更加凄迷。
第三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诗人找人询问哪里有酒家。
很自然的,诗人想到找一家小酒店歇歇脚,喝点酒暖暖身子,也排遣一下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找人问路。
第四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指了指远处杏花深处的村庄。
首先“牧童遥指”很有画面感。
一个“遥”字,又表明指的对象“杏花村”并不在画面的中心。
整首诗在这里戛然而止,我们的思绪与诗人一起定格在对“杏花村”的眺望与想象中。
回到开头的问题,什么是神韵?
这就是“神韵”。
神在形体之外,韵是声之余响。
所谓神韵,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多问一句:为什么“杏花村”一定要“遥”?
这就像问:为什么我们总是“诗与远方”并称?
我想,诗总是指向远方的,那里寄托着人们从当下生活的烦闷中解脱的希冀。
2
最有个性的清明诗
关键词:孤独、禅意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害怕孤独。
为了避免孤独,我们会迎合,也会委曲求全。
但有时候孤独是无法避免的,于是我们会陷入感伤和惆怅。
宋代王禹偁在贬谪中写的这首颇有禅意的诗,给我们呈现了面对孤独的另一种心态。
清明
王禹偁〔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首诗。
第一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
诗人的清明节,“无花无酒”。
“无花无酒”,说明“有花有酒”才是常态。
当所有人都扶老携幼,踏春赏花,我们的诗人却是孤身一人,冷冷清清。
清明节尚且如此,平常的孤寂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是我,大概一定会对众人的热闹充满羡慕之情吧。
那么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第二句:
兴味萧然似野僧
那萧然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僧人。
诗人的兴致是萧然的。
萧然并不是苦闷,而是一种平静和恬淡。
当此佳节,诗人的心境却像“野僧”,丝毫不起波澜。
你们自过你们的清明节,对于我它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就像朴树歌里唱的:
对我而言是另一天。
第三句:
昨日邻家乞新火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
虽然不为所动,也要顺时随俗。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要禁火,连火种都要灭掉。
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又要钻木取火,所以叫“新火”。
寒食禁火,诗人也随大家禁火。
清明起火,诗人自从邻家讨来新火。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按部就班。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饥来吃饭困来眠。
第四句:
晓窗分与读书灯
讨来新火,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读书。
诗人的清明佳节,与平常并无不同。
生活虽然孤寂,但一盏灯常伴身前。
这一盏灯不仅是“读书灯”,也是诗人心中的灯。
这首特别的清明诗让我领悟到,如果能够直面孤独,孤独本身也会转化成一种力量。
就像诸葛亮告诫儿子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生活、学习就像修行,保持淡泊宁静,就可以心无旁骛、勇猛精进。
3
最洒脱的清明诗
关键词:超然、活在当下
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免不了会遇到心情苦闷的时候,而苏轼似乎总是能够在这种时候做到超然豁达。
他是怎么自我排遣的呢?
也许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可以告诉我们他的秘诀。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上超然台,写下了这首词。
我们先看上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春未老”,这是拟人。
拟人是因为有情,有情则万物皆有生命。
“斜斜”用叠字,让人感觉到柳枝是柔软的,心也是温柔的。
再看下一句: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试着登上超然台眺望,护城河内春水半满,满城处处春花明艳。
登上超然台,看到的肯定不仅是“春水”和“花”。
只是作者心中对春光的眷恋,使得他满目都是半壕春水、一城春花。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一句:
烟雨暗千家。
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这个“暗”字用得真好!
首先它写出了濛濛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都看不真切的样子。
同时它还透露出了苏轼的心境。
烟雨濛濛,所以心绪凄迷。
千家万户在雨中很暗淡,所以心事是黯淡的。
那么,苏轼究竟是为什么心绪黯淡呢?
我们来看下片: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叹息不已。
只说酒醒,不说喝酒,但酒醒自然意味着喝过酒,而且还喝得不少。
这就是诗的语言,非常精炼。
叙述可以有跳动,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
为什么要喝酒呢?为什么酒醒了还不解愁而要叹息?
寒食后就是清明,本当返乡扫墓。
但此时的苏轼却远在他乡,欲归而不得。
所以,苏轼的愁是乡愁。
下一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故乡虽令人思念,但究竟已是陈年旧心事。
而寒食后新起的火,新鲜采摘的茶,却在眼前,真真切切、可以把握。
还是煮一壶茶,聊以忘却忧愁吧。
最后一句:
诗酒趁年华。
趁着春光还在,借诗酒以自娱。
这个“趁”字,不是苏轼其他人还真用不出来!
你有没有觉得,“趁”字里天然就有一种轻快、豁达。
如果换成“惜”(不考虑平仄),就不免有一种惋伤、沉重的情绪。
苏轼似乎想用这首词告诉我们:
超然物外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在当下。
EASTWEST
这三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呢?
《岁时百问》解释清明一词的由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所以讲究顺天应时的古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踏春、赏花、喝酒、煮茶。
大家不妨带孩子去好好亲近一下大自然。
当然,玩得开心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跟孩子一起欣赏古诗词哦~
注: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