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在炎炎夏日中来临,养兵千日用“好”一时,莘莘学子如何才能发挥最佳水平?从芸芸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理想的大学呢?
据日本学者研究,决定一个人考试成绩的因素,竞技状态占30%,知识水平占70%。所以勤奋学习,掌握双基,培养能力,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此外,还必须调整考前和考试时的身体、心理状态,讲究科学的应试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应试状态。有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高考却失败;而一些成绩一般的考生反而成功了。这似乎不公平,于是有人把它归因于运气,其实起作用的是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学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其强度应适当。极低度的兴奋和紧张,甚至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会使思维的反应速度和作答速度缓慢;而高度的紧张又会导致考生怯场,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对提高考试成绩最为理想。
怎样调整应试状态?
首先,要正确认识高考,它虽然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其次,要正确认识试题,要有我难人亦难,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认识,不因试题易而掉以轻心,也不因试题难而畏首畏尾。
第三,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通过复习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第四,学习使用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微闭双目、作深呼吸,默默地数数,以缓解紧张情绪。
2、统览全卷试题。得到试卷,不要急于答题,除按要求填涂一些必须填涂的内容外,要充分利用开考前的几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试卷,对试题数量、类型、难易程度、各题占分比例等的全貌有个大概的了解,并对各题难度以及回答所需时间作一估计,定出一个大概的答题顺序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一开始就埋头答题,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等现象。
3、认真细致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做题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找出“题眼”,即关键性的字、词、句,明确答题的范围与内容要点,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有些考生做题时,因没有注重审题,往往做到一半时,才知有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理。所以,审题上多花些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每年高考题目的情境设计上往往有新的,它不可能是你平时完全看过或做过的题目。
因此,审题时一定要从试题的题干出发,按照试题本身的含义去找出答题的思路,不能凭自己熟悉的或类似的题目答案去削足适履,拿死记硬背的东西去生搬硬套。一旦思路打不开,则可尝试“大题化小”的做法,把一道试题分解为几个层次来理解,或用多种方法、各个角度去考虑,这样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4、合理安排时间。高考要求考生以较快的速度回答问题,快速利用并严格控制时间。但一味追求速度快,会忙中出错,“欲速则不达”,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所以,考试时应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力求既快又准。
首先根据分数的多少确定答题的时间及答题的长度,即占分比例小,花时间应少些,答案可简略些;占分比例大,得多花些时间,答案要详细、充实些。在小分上大花笔墨,进而影响对整张试卷的作答,而压根儿又是白费力气,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不要拿着“烫手”的难题不放,要学“田忌赛马”,舍得放弃,以“失少”而获取“胜多”,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恰当的地方,待其他容易的题目回答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它,这时可能会茅塞顿开。
再次现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题目,其实隐藏着难点,故切忌粗心大意,特别是那些“一目了然”,自己认为是熟识的题目,更不能掉以轻心。这类试题,初看似曾相识,有时改动了个别重要的字或词,就变换了答题的角度,这样,答题的范围和内容也就完全不同了。
5、注意解题顺序。一般说来,高考试题的难易是按照先易后难分布的,但这种分布不是绝对的,每个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能力各异,因此试卷对个人来说并非都符合由易到难的安排原则,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自己调整策略,坚持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常规后复杂,先做有把握的,后攻克难题的顺序。
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气呵成。相反,如果一开始便啃硬骨头,钻牛角尖,往往会造成思维紧张,增添急躁的情绪,产生挫折感。有的考生往往会出现“笔头呆”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暂时的思维“定势”或过于紧张所导致的暂时的思维“抑制”造成的,使容易的题也无法作答。这样都会白白花费时间,甚至对考试失去信心。
6、答题简明扼要。试题评分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或纲要的形式出现,评卷人一般以此为标准到考生的答案中去寻找要点。因此,答案应简明扼要;要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答题时要抓住本质,答出要点,各观点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自成一体;为使评卷者一目了然,最好在各要点前标上序号。如果确有必要作深入阐述,最好是先列要点后发挥,不要让发挥和说明的语句冲淡甚至取代要点,不要对某一细节大发议论而忽视其他要点的列出,更不要离题万里空发议论。考试时间是个定量,如果在某一要点答题太多,占用了其他题的答题时间,最终将影响整卷的完成,影响考试成绩。
7、准确涂答题卡。在高考中要注意正确填涂答题卡,同学们在涂卡中常出现的错误有:
⑴ 涂卡不完善,如:考号未涂、漏涂、错涂,导致试卷缺号、错号或重号。
⑵ 涂卡不规范,涂写要么太轻、太细,要么不均、黑度差别太大,要么涂偏或连涂,答案写到答题卷方框线外,均影响机器采集信息而失分。
⑶ 涂卡错位,要么横、竖卷序号涂错,要么题序号涂错位、跳位、落位,直接造成错误,严重影响得分。
⑷ 涂卡不整洁,有的检查时有错,修改时又未擦干净;有的把答题卡弄脏、弄皱、弄折、影响机器阅卷,甚至被阅卷机淘汰。
所以,正确涂卡看似非常简单,但不可轻视,以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同学们在高考中一定要认真填涂,仔细核对,以免前功尽弃,因“小”失“大”。
8、保持卷面整洁。考生答题,应注意字迹清晰工整、标点准确、答案布局协调,保持整张试卷的整洁美观,以争取较高的卷面分和印象分。
心理学中晕轮效应表明,一个人对他人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会影响到他对此人其他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考生的卷面整洁,字迹清晰,标点准确,作答格式规范,会使评卷人产生愉悦感,从宽给分,不知不觉地送上“心理印象分”。相反,如果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作答格式混乱,卷面邋遢,会使评卷人产生厌恶感,无法准确采集答题信息,甚至从严评分。
保持卷面整洁在论述题和作文中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评分标准中就有一项规定: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扣1—2分。字迹工整与否就有4分差距,再加上错别字、标点不清或不准还要扣分,差距就更大了。
为了保持卷面整洁,防止箭头指来指去,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先列提纲,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在下笔前必须考虑清楚,以保证各要点之间严密的逻辑顺序。需要绘制图表时,最好借助绘图工具,以免因随手勾画不准而引起阅卷教师的误解,或对考生产生不严肃认真的印象,而失去应得的分数。
9、力求不丢一分。每年高考成绩公布时,有些考生往往因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叹息“早知差一分,死活也要拼”。如果考生在考前和考试时就具有这种意识,那一分是能够挣到的。因此在考试时,每一分哪怕只是半分,都必须全力争取,决不让它轻易丢掉。在做完有把握的题目这一前提下,对你认为束手无策的问题,尽管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可以把与这题有关的知识列出并尝试做一些推理、论证,能走一步就是走一步,可能会有得分的机会。因为试题的评分不仅是看最终答案,还要看解题的过程,说不定在解答的过程中就有某些合理的成分可以得分。对无把握做对的客观性试题,如果做错不倒扣分,不妨大胆猜测。
10、认真检查改正。在所有题目做完后,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检查改正。试题答完后,大脑暂时转为相对放松的状态,这时思维较为清晰,容易发现解题过程中不易觉察到的问题,通过检查改正,可以提高答案的完整性。检查不应是按原答案顺序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了事,而需要仔细推敲。
首先要检查有无漏题,笔误或粗心导致的错误,其次要仔细推敲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应关注题目关键词及隐蔽条件;解题所用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及其方法是否准确,论证推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运算有无差错,论述有无遗漏要点。
为避免思维定势的影响,检查应用与原方法不同的方式进行(如用乘法验证除法,用综合法验证分析法),如果能殊途同归,则可确信最终答案正确,每次检查均能或多或少的发现一些问题,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等现象,并一一纠正,对于选择题,要注意填涂序号是否正确;还要注意检查姓名、考号等是否完整。
总之,即使自认为有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应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继续检查。同时,也应重视第一思维,不要轻易更改答案。当检查时发现确属有误,应先改后划,以免因划掉后又未能答完,而失去原解答中含有的可得分的因素。
以上这些应试策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模拟考试和作业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训练有素才能保证在最终的高考中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