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在苏州城外西南方向的姑苏山上,公元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吴王夫差修建五年建成,规模宏大,耗资巨大,是供吴王夫差玩乐,奢靡的地方。
当时,吴王夫差不知道这是越王勾践的“伐吴计谋”,越王勾践为了灭掉兵力强大的吴国,投其所好,给他送去建筑良材,能工巧匠,让吴国建造宫殿、高台,以耗尽吴国资材,疲惫民力,让吴王没有办法打仗。宫殿建成后,当吴王夫差正与美女们花天酒地,欢乐逍遥时,越国就向吴国进攻,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包围了吴国,把吴王夫差赶到姑苏山上,自刎而死。
唐朝自唐玄宗天宝中叶起,开始由盛转衰,朝廷对内屠杀驱赶忠良,对外穷兵黩武,滥事征伐。李白经历了这个时期,亲身感受到唐朝衰落的种种迹象。他浪迹江湖,多次出游去到姑苏山凭吊古迹,写了多篇诗作。《苏台鉴古》是其中一篇。
《苏台鉴古》全诗如下:
《苏台鉴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
曾经的宫殿园林、歌台舞榭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湖边的柳树叶子叶儿青青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还有那湖边的采莲人天籁般的清脆歌声,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永恒。
那城西河中的明月,一如既往高挂天际,它穿越历史,穿越过往,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那些在宫中灯红酒绿下的美人,只是现在,除了这轮明月,谁能记得吴王夫差的那些事儿呢?
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古思今,古今对照,让月亮穿越时空,再现当时吴王夫差的骄奢淫逸,让我们眼前浮现历史的盛衰,看到历史的变迁,达到以古讽今的目的。
首联“旧苑荒台杨柳新”,用“旧苑荒台”起句,描写衰败景象,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尽管“杨柳新”是喜景,本该因历史的沉浮变迁引起极大的伤痛,但其实历史正在重演,因为大自然的循环、馈赠,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的来临只是召唤人们去享受,及时行乐。
颔联“菱歌清唱不胜春”,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欢乐,让人享受,那杨柳岸边传来的那一曲曲悠扬悦耳的采莲小曲把这种享受推向极致。“不胜春”三个字,再现了人间仙境的场面。但正是这美景仙曲的场面,勾起诗人无限的惆怅,他头脑中不断浮现昔日吴王在春歌春柳下的荒淫无度,如今一切皆不存在。只有天上一轮明月高悬,见证历史,见证当下。
颈联“只今惟有西江月”随着时光的更替,一切成为历史,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诗人的情绪在这里达到升华,他用明月的永恒抒发物是人非,人世沉浮的悲凉情感。
尾联“曾照吴王宫里人”这里同首联“旧苑荒台”相呼应。感叹姑苏台的荒凉,人事不再,兴盛无常。当年那些享受奢华的人已经不在,当年的历史,只有高悬天际的明月来见证,其他还有谁记得呢?
这首诗,把月亮当做当年和现在的见证人,它永恒不变高挂天际,一是再现当年吴王夫差的骄奢淫逸,二是联想唐朝权贵的不思朝政,面对眼前荒废衰败的自然景象,对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扼腕叹息,感慨万千。诗人站在姑苏台废墟上,借明月来见证吴王的命运,暗示唐朝的命运,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