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饭的家常做法图片(韩城人的这碗腊八饭)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9-09 03:55:10

腊八饭就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所吃的中午饭。全国各地都吃,但各有特色。

韩城乡民的腊八饭与当地传统的红甜面大致相同,是在红豆汤中下些面条就小菜而食。汤中不加入任何调料,只不过增添了更多的甜味食材。

做腊八饭的第一步是在先一天晚上浸豆子。豆子不止一种,除豇豆外,还可放小豆、绿豆、黄豆等。传统的做法还要加入蕨麻、核桃仁、毛栗子、花生仁、红枣、红薯块等。时尚一点的,还可以加入百合、枸杞子、葡萄干等。

浸豆子时要放微量碱面,并且不能用大火煮,要在似煮非煮的状态下让豆子慢慢地浸。这样浸出的豆子汤颜色深红,豆子也不会破烂。另外,浸豆子时先不要放入红枣、红薯、枸杞子和葡萄干,因为这些东西不耐煮,煮的时间长了,会失去其形其味。

第二天吃饭前,将先一晚未下入的食材入汤,再下少许小米。煮熟后下入适量面条,随之即可食用。这时的面条要稍厚一点,宽窄随意。太薄太细,容易煮成糊汤。

过去乡村人把腊八饭看得比较重要,除了人人都要吃外,还要给家中的牲口、狗、猫等都吃一点,以表示对动物的爱护和彼此之间的和谐。另外,还要给出门在外的人留一点,待他们回家后让他们补吃,也寓每逢佳节不忘亲人之意。

腊八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许多俗语都与腊八有关。从时令讲,有“过了腊八,长一杈把”之语;从生活上讲,有“吃了腊八饭,鸡儿就下蛋”的说法;从节令讲,有“吃了腊八饭,赶紧把年办”的习俗。

腊八节,源于古时的祭祀。古时春夏秋冬均有祭祀活动。冬祭在十二月,是时猎取禽兽祀祖祀神。古时“猎”同“腊”,故后来便将“猎祭”称为“腊祭”,于是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

当我们的祖先进入农耕文明后,便渐由以动物祭祀而转为以农作物祭祀了,不只是腊祭,即使大年初一祭天地神,也是先以枣装在瑚里祭祀而渐改为以象征原物的“枣杩瑚”蒸食来代替了。

外地有的地方将腊八饭称为“腊八粥”,只把它当粥喝。而韩城人却称之为“腊八饭”,原因是在汤中下入了面条,成了“饭”。

从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可以探索出一个信息,即这种饭食起源甚早。它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它采用的食材,都是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天然食材,后来学会了把糜谷舂、碾成米,下入红豆汤中,成为粥。再后来,小麦传入了当地,于是,我们的先民便又在粥中加入面条。由此可以看出,韩城的腊八饭,既保存了腊八粥的原生态,又给其添加了新的食材。

©=作者:郭德源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