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
消费支出是指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消费支出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很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被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之一。
恩格尔系数讲的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动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一个家庭收入越小,家庭收入中(或者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高,家庭收入中(或者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可见,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品必需品等的支出,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间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高,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设定了一个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1978年我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68%,城镇家庭约为59%,平均计算超过60%。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到2010年,我国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已分别下降到35.7%和41.1%。2015年是,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30.6%。
随着基金的发展,我们对于食物的支出相对以前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食物支出占整个家庭支出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住房、教育、汽车、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计算恩格尔系数的时候,个人消费总支出需要出去购房支出或者是金融产品支出。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购房支出属于资产转移或者是资产投资行为。其他个人投资性支出也不能纳入个人消费总额。
此外,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趋势,短时间波动是正常的;地区间消费习惯不同,恩格尔系数也略有不同;尤其是在进行国际比较时,由于各国的物价体系、福利补贴等方面茶艺比较大,恩格尔系数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
·基尼系数——反映贫富差距的曲线
基尼系数是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
基尼系数最大为"1" ,最小等于"0"."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
"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同时也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基尼系数: 2012年为0.474, 2013年为0.473, 2014年为0.469, 2015年为0.462, 2016年为0.465。
当然,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干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基尼系数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不能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