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寒露成霜降下一句(谚语“霜前霜)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9-24 14:25:53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从气候特点来说,霜降节气最明显的特征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但是,霜降和降霜没有直接的关联,霜降是节气,降霜是自然现象。霜降期间不一定降霜,降霜也不一定出现在霜降节气。

从往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地区,降霜可能出现在霜降节气之前,也可能出现在霜降节气之后,每年的情况或有不同。正是有了这种差别,民间有农谚“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的说法。

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降霜出现在霜降之前,那么田间的稻米(或其它粮食作物)和糠一样,如果降霜出现在霜降之后,那么田间的稻米(或其它粮食作物),产量就会很好,能囤满整个粮仓。

有朋友可能有疑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哪些?有道理吗?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说说这些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霜降的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和10月24日,今年霜降时间是10月23日,已处于10月下旬。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霜降前后是否下霜,关系着温度的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

如果是霜降前出现了降霜天气,时间大概处于10月上中旬,则预示着降温较早(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会出现降霜)。对于南方一些种植晚稻的地区来说,10月上中旬期间,晚稻还处于灌浆期,遇到低温天气时,会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一旦出现秕粒,也就等于是米糠了,只有皮没有肉,产量降低,因此有了“霜前霜,米如糠”的说法。

如果是过了霜降后才出现了降霜,对于晚稻来说,基本上已经处于成熟收获期,此时即便出现了降霜,温度降到了0度,白天还会出现高温,降霜对于稻谷的影响已有限,产量基本已经形成,该高产的稻谷会获得高产,也就出现了粮仓满粮的情况,也就有了“霜后霜,谷满仓”的说法。

通过上述晚稻的生长可以看出,霜降前降霜和霜降后降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生长,因此,从农户的角度来说,不太喜欢看到霜降前就降霜的情况出现。

再从种植小麦的角度来说(米和谷也可以特指其他的农作物),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小麦播种的时间在寒露期间,农谚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寒露节气就在霜降之前。

如果霜降前降霜了,小麦正处于播种期,遇到降温天气,会影响小麦的出苗,当小麦播种后,遇到温度过低,会出现粉籽烂籽的情况。一旦小麦在播种期间就受到影响,后续的产量也不会很高,而以前种地的时候,又没有化肥、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后续灌浆也会受影响,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如果霜降之后再出现降霜,此时大多数地区的小麦已出苗,降霜对于小麦的出苗率已无影响,而小麦自身具有不错的耐寒性,再加上霜降后出现降霜,也属于正常的天气情况。因此,小麦能正常生长,为后续的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一起生长正常时,产量也就有了保障,粮食也就囤满仓了。

综合上述内容,霜降前或霜降后遇到降霜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不过,如今气候在不断的变化,降霜的时间也有早有晚,而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降霜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有限,庄稼产量的高低,和一系列科学管理有关,至于霜降前后是否降霜,很少有农户们关心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