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包封的正确写法(血管里流着泰兴人的个性、血性、野性)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0-06 05:51:03

文/柳成荫(泰兴)

好多读者(粉丝)私信问我:您是不是泰兴人?也有不少人问:您是不是当年的×××?大概,读者从我的文章中捕捉到丝丝信息吧。

起初,我拒绝回答。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不能忘记自己是哪里人。

我一直没公开自己的“衣胞之地”,常年不在家,谁还记得你?发如霜,岁月沧桑,叶已黄,总有落叶归根时。

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泰兴人。作为泰兴人,我不觉得没面子。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泰州人?我笑曰:不是,泰兴人。泰州是省辖市,泰州人自然是城里人,我就是泰兴乡下的一个小老头儿。一生孤独,不爱傍名流,标榜自己。

这就是泰兴人的个性!

16岁那年,泰州还归属扬州时,即在扬州文联的刊物《绿杨》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后泰兴文联成立,我成为了文学协会第一届会员,有幸认识了活跃在泰兴文坛上的顾寄南、林壬申、刘鹏春、张海、石启荣等老师,他们是泰兴文学界的长辈。自古,老家人都尊重有文化的人,尊他们为先生。后经老师们引荐,去苏州,拜陆文夫先生为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好表了些许“豆腐块”,当然,与陆恩师的推荐及润色分不开。

大型雕塑·银杏仙子

泰州建省辖市后,我并未申请加入泰州作协,我现在的所在城市领导一直叫我加入当地作协,我笑了笑:柳郎才尽,就不丢人现眼了。几十年了,虽然发表了上百篇的文学作品(短散文居多),笔尖下留下的大多数是家乡的烙印。唯有写家乡人、家乡事才得心应手。散文集《故乡情》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却不敢交付印刷,怕文字玷污了家乡的一草一木,玷污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永是美好、是圣洁的。

不少人离开了家乡,就把户籍迁移到所在生活的城市,成了这座城市的移民,成了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或许,再也不能回到家乡安度晚年了。既然户籍还在老家,那有什么理由加入它乡的组织呢?我就是在他乡的一枚不起眼的打工仔,又何苦攀龙附凤?水还是家乡的甜,人还是家乡的亲。

这就是泰兴人的血性!

大型雕塑•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塔

当年的家乡文学青年都老了,也早已不动笔了,和我一样,早已文学不青年,也失去了联系,你们还在笔耕吗?貌似当年的文友倪××仍在奋笔疾书,算是笑傲文学到至今,焟烛成灰泪不干,从网络上看到到,他已当上了会长。不过,他也不一定记得我是谁,可能会“对面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过,到了这个年龄,写作只是练练脑,预防老年痴呆,与荣耀无关。码字都很吃劲了,看文章更要靠老花镜,还要什么虚伪的荣耀?激情早被寒霜打蔫了。唯求,叶落归根,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与灵感无关。

我是喝粯子粥长大的,我是当年割猪草喂猪的小男孩,我是从泰兴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来的逃兵……离开了衣胞之地三十余载,甚至连续数年没回家一趟,依稀记得清明节吃柳叶烧饼、端午节粽子锅里煮鸭蛋、六月六炒焦屑、八月半涨涨烧饼、七月半包扁食、十月初一烙茄饼,更记得跃进河、古马河、増产港,还有家乡的银杏树,黄桥的肉渣脆香、横垛的猪头肉糯香、曲霞的汤包鲜香……

自此,每篇文章的作者后边加个括弧,注明“泰兴”二字。因为,我怕和不少老家走出来的人一样,忘了自己是泰兴人!

落叶,该归根了

做泰兴人不丢人,穷也穷得硬气,富也富得低调。

这正是120万泰兴人的个性、血性、野性……

注:此文为作者正在整理的散文集《故乡情》的后序。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