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赛龙舟、祭龙、吃粽子、祈福、辟邪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龙及龙舟则贯穿在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中。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南方和北方的端午习俗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北方人吃甜粽子、南方人吃咸粽子。而在北方有些地方将端午节视为“恶月恶日”。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根据史料记载,粽子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候不叫粽子而叫筒粽,也是一种民间的普通食物。起初的粽子并没有固定的日子才吃粽子,之所以把时间定在五月端午都是经过历史需求和后人附会形成的,这也反应了中华儿女对伟大人物和美好事物的愿望。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纪念金果的介子推(割肉救主的故事)就形成了寒食节吃粽子的习俗,只不过那个时候纪念的人物和时间不同罢了,就是在今天还有很多地方保持着这种习俗。
公元前340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接受不了亡国之痛,在五月初五的这天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当地的人民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鱼虾的侵扰,就用竹筒装着糯米投到汨罗江中。之后人们为了表明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就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雏形。
到了晋朝时期,筒粽被正式定位端午节食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晋朝时期的粽子除了糯米之外加入了益智仁,被称为“益智粽”。从此人们又纷纷加入蜜枣、板栗、红豆等辅助材料,到南北朝时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粽子,随着辅料的丰富,粽子也被用来当做礼品相送。
你们当地的端午习俗又是什么呢?吃甜粽还是咸粽?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