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论语春秋的先后顺序是什么(读经典的顺序)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1-01 07:21:48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季云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再加上《乐》号称“六经”。《三字经》至此,勾勒出一个读经典的顺序:先读《小学》,再读《孝经》,然后,读熟“四书”,具备了这些阅读基础,才可以进阶读“六经”。

原来,古时被称赞“饱读诗书”、“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可不是闹着玩的,要读这么多书,才算“饱”读,才算“知”和“达”。

不,还远不止如此呢。按《三字经》的标准,启蒙阅读分成了三阶,一阶二阶时,读的东西要达到“通”与“熟”;而读六经,就必须像搞研究那样来读了,一个“当”字很有分量,强调的是探究、研读,必须理解了“六经”的义理,才算读了这些书。

此刻,不由得想起了孔子与儿子孔鲤那段著名的庭中对话: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意思是说,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里。少年孔鲤从外面玩耍后回家,一看见父亲,就低头快步地想从父亲身旁走过。孔子叫住他,问:“你读《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严肃地说:“你不学《诗经》,就不会懂得怎么用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我回去就读《诗经》。”

又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央,孔鲤又想快步从孔子身旁走过。孔子再次叫住儿子问:“你读《礼记》了吗?”孔鲤低着头回答父亲说:“还没有。”孔子亲切地开导他说:“你不学《礼》,就不会懂得在社会上立身啊。”孔鲤马上回应说:“我知道了,我回去就读《礼记》。”

孔鲤

这样就可以理解孔子那句话了:不学诗,无以言——不读懂读透《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礼,无以立——不读明白《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孔子坦言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三十岁是两个最紧要的年龄段,正因为“十五而志于学”,才实现了“三十而立”。

这里的“立”,不正是“不学礼,无以立”里的那个意思吗?以书开蒙,以礼而立,不单单是现代意义上的完成了学业、找到职业的那种“立业”,而是通过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涵养道德,努力由“半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之人。这样的人,才是可以自立于社会的“人”。古时,这才叫“立”。

说到儒家经典,自然就会想到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种经典。关于“六经”中的《乐》一书,历来争议很多。

有人认为,秦始皇焚书时,把《乐》毁绝了,《乐》因此失传。也有人认为,本来就没有《乐》一书,它只是附于《诗经》的一种乐谱。还有人说,之所以仍然称此“五经”为“六经”,是因为其中的“礼”包括两部经典:《周礼》和《礼记》,所以合称“六经”。《三字经》的作者看似同意这个观点。不管怎么说,“六经”事实上只剩下了“五经”,但后来一直沿用了“六经”的说法。

《三字经》之所以给出这样一种读书顺序,一方面是考虑到文字的难易程度,因为六经在其中是最难的,所以要放到最后来读;一方面则应该是考虑到了学习知识的顺序,意在告诉孩子,要先掌握基本的做人道理,再学习专门的历史文化知识。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