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1
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这位独自流泪的诗人,就是初唐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陈子昂。他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时候唐高宗李治还在,武则天已经开始摄政。带着巴山蜀地任侠之风的陈子昂,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拿上自己写的诗稿,到长安去拜见那些有名望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文采求得名士的宣扬与推荐。
陈子昂在接下来进士选拔的考试中名落孙山,原因居然说他提前知道考题,有作弊嫌疑。但后来陈子昂通过补考,高中进士,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02
然而,还没来得及为他授官,唐高宗就在洛阳驾崩了!武则天当时已掌握实权,命令驻洛阳的军队以及文武百官护送高宗灵柩回长安安葬,大家虽然觉得不妥,但也没敢说什么。
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陈子昂,却以草民的身份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达千言的《谏灵驾入京书》,大致意思是说,现在朝廷也不富裕,老百姓还面临着天灾人祸,干吗非要劳民伤财地葬在长安,洛阳也是个好地方啊!
武则天看了这封信,不以为然,谏书嘛,收下了,你的建议嘛,我不听。但是文采不错,授麟台正字一职,也就是武则天的秘书里一个专门校对错别字的小官。后来,最高做到右拾遗,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言官进谏没有说到的,你可以补充说明。
陈子昂可不认为这是个小官,他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把自己的治国方略说出来。他从来不会察言观色,也不懂得讲话的艺术。
对于武则天而言,她愿意给陈子昂发言的机会,听他说话,那用词造句,简直就是享受,何况她本身也就是拿他作秀给大家看而已。然而有些人就看不惯了。
03
最看不惯他的人,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大肆给武家人加官晋爵,没有任何本事的武攸宜,年纪轻轻就当了大将军。而陈子昂,不幸落到了他的手里。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反叛朝廷,攻陷营州,位于现在的辽宁。建安王武攸宜奉命出征,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行。
然而刚一出兵就前军大败,军心大受影响。陈子昂的野性子上来了,他豪情勃发,“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他要亲自出战沙场,为国立功!但是武攸宜的反应居然是——你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书生能干啥?一边待着去!
可陈子昂不肯罢休,接着提要求!结果,直接被贬为军曹——就是普通的士兵。陈子昂的满腔热情瞬间降到了冰点。
他在军中,看着武攸宜节节败退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某一个黄昏,他登上了幽州台,就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建的用来招揽贤才的黄金台。曾经的黄金台摆满黄金,台下是摩拳擦掌、想要报国的人才,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站在这高高的台上,眼前身后一片荒凉,寒冷的风吹着他,而他的心比寒风更冷。
面对着茫茫的宇宙,没有人可倾诉,没有人能理解,他在这悠悠天地之间,独自流泪。
壮志未酬的陈子昂心灰意冷,38岁时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回乡,送走年迈的父亲之后,身心疲惫的他居然还不被放过。
在武攸宜的指使下,当地县令段简网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陈子昂下狱,并在狱中折磨他致死。
陈子昂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那个快乐的野小子,那个说话带着铿锵之声的野小子,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毫不知人情世故为何物的野小子,如今带着满腔的悲愤,带着无人可以理解的孤独,死去了。
这种孤独,是天地间只剩下一人的“天人合一”;
这种孤独,是进入了排除一切的“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