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还能找到工作吗(10月就业形势趋稳)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1-03 03:56:1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作为2022年应届生窦可(化名)还在努力适应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都在闹钟声中开始自己兵荒马乱的早晨,虽然刚入职对于工作还不算熟悉,但是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已经让我感觉很幸运了。”

“虽然求职的过程比较曲折,但是好在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刚刚工作半个月的窦可和《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语气里也带着些轻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随着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平稳。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其中,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7%,也是与上月持平的。

“当下就业形势从季度数据看起来有所缓和,但实际上依然严峻。随着预期回暖和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显效,未来就业情况有所好转是一定的和必须的。”为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建议道,对于当下求职者而言,一方面需要结合就业市场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通过持续学习来调整自身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其实上半年还没毕业的时候,我便已经开始投简历,但是因为疫情一直没有返校,也没办法参加出春招,我便搁置了求职计划去上培训班。直到9月份培训班结课,我才重新开始找工作。”窦可觉得这次找工作的过程顺利多了。

在窦可看来,自己求职的岗位目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只是会有一定的经验要求,对应届生来说难度较高,“我对薪资要求比较低,能找到工作就行。所以我只在最初的两次面试中便确定了工作。只是在磨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岗位,才重新开始找工作的。”

窦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她在10月求职的过程中感觉到可投递的岗位和上半年相比数量有所上升,因此在海投了简历之后,她很快又重新找到了工作,并完成了入职。

“虽然我求职的战线比较长,但是好在已经尘埃落定,目前已经在入职半个月了。”窦可表示,目前正在积极适应自己的新工作。

事实上,虽然今年以来,疫情、国际局势等多重不利因素引起了就业指标的波动,但随着经济恢复,就业形势明显改善,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比二季度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据最新就业数据显示,10月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

具体来看,根据调查,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5%。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7.9%、4.7%,均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

付凌晖称,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将逐步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多措并举稳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学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主力。202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

11月15日,教育部、人社部在京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11月至12月期间,将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为推进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已开展职业指导、岗位培训和推介,募集见习岗位102万个。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专项计划,截至9月底,有3.89万个岗位定向招聘高校毕业生。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岗位4.3万个,比中央财政下达的计划增加9000多个。

“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当然还有摩擦性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当前,最主要的是需求因素,内需不振,外需疲软,预计到年底和明年有望缓解。”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员陈建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为了着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双向问题,人社部一直从供需两端发力,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据了解,今年人社部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近12万场,发布各类岗位信息超过1亿个,并鼓励引导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促就业行动。

虽然随着一系列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政策的落地生效,就业大局得以稳定,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陈建伟对于当下的求职者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保持耐心,培养积极心态,总会有机会,只不过需要时间;二是要继续保持学习心态,多提升自己,尤其是与数字化有关的职业技能要多补充。”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