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想上学要捡垃圾(捡垃圾2天后立志考前三)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4-24 04:59:25

文/霓裳

妈妈:“不学习不就得捡破烂吗?” 女儿:“谁告诉你的呀?”

妈妈:“既不学习,又不捡破烂,你想去要饭吗?”

3月26日,沈阳一位妈妈因为上二年级的女儿不爱学习,就带着她去捡垃圾。

这一招看来还真管用:第一天结束,女儿主动拿起了书本;第二天结束后,女儿主动提出:“我要是考了前三,是不是就不用捡垃圾了?”

不少网友觉得这方法真好,表示也想尝试效仿一下。

01

首先,必须肯定这位妈妈的良苦用心。她肯陪着女儿一起上街捡垃圾,这也算是一次为女儿提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不易的机会,给她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课。

其次,通过这样的两天经历,让女儿深切体会到:原来与捡破烂比起来,学习并不算一件辛苦和讨厌的事。相比之下,孩子选择了学习。

这位妈妈自己也说:“孩子不爱学习,真是没招了。说也没有用,唠也没有用,啥也没有用,能用的招基本都用了,我也是没有招了。”

最后,这件事也让妈妈明白,语言的效果远不及体验。与其天天跟女儿讲道理,不如让她亲自感受一番不学习带来的结果。

妈妈也算是为孩子学习费心了心思。肯放下身段陪孩子捡垃圾的父母,也一定是愿意为孩子花时间与精力的好父母。

但,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效仿呢?我的回答是:请慎用。

首先,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不学习的原因也千差万别;其次,这种带有强制性的、速成的方式,一般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02

不要因为显性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隐性的长远的负面影响。

一、警惕你的做法带给孩子非黑即白的思维

“不学习不就得捡破烂吗?”妈妈这句话,实际上是在给女儿传递一种“只能二选一”的思维。让孩子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看不到真实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同时,这样的观念灌输,还会导致孩子对现实扭曲的、错误的认知。孩子正处于吸收状态,你给他输入的信息很容易被他内化,成为他的内在运行模式。

二、这种“厌恶疗法”的副作用,不可忽视

这也算是一种针对孩子不学习的情况所进行的“厌恶疗法”:

你觉得学习很苦很讨厌,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苦”和“讨厌”的事。比如捡垃圾、比如讨饭。孩子一对比,两害相权取其轻,自然选择了学习。

不过,也有一些孩子例外,他们天性贪玩好动,精力过剩,不觉得捡垃圾苦,还乐在其中,尤其是捡到的瓶子、纸皮还可以卖钱,还会带给他们成就感。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此法。

当然,有些家长还是能找到孩子讨厌的其他东西,用它来迫使孩子选择学习。

这种方式的确在开始时效果挺明显,但过后就开始显示了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孩子是出于逃避痛苦而选择了学习,后劲不足。

当孩子再一次失去了学习动力时,家长总不能次次都带孩子去捡垃圾吧?而且,就算家长真的这样做了,效果也大不如前,只会一次比一次差。

2、还会让孩子觉得生活很苦很累,从而讨厌生活,逃避生活。

孩子很可能发展到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会产生抵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太容易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三、简单粗暴的做法,常常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逼做某事的。

学习也是如此,她会觉得:没办法呀,我不学习就得去捡垃圾,那更糟糕。这就给孩子造成一种“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的负面思维模式。

同时,一旦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太多的“不得不”,他在今后工作时也会觉得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要做的,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这样,他也将很难享受工作。

03

那是不是说,让孩子去捡垃圾这种方式就真的不可取了?

当然不是。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妈妈带孩子去捡垃圾,回来后孩子的确改变了,从此走向学习的正轨。

曾经,有位泰国妈妈因为5岁的孩子不想上学,好言相劝无效后,就为孩子请假一天,带他去捡垃圾!这位妈妈告诉孩子:“如果不想上学,就必须赚钱,你这么小什么都不会,只能靠捡垃圾赚钱。”

刚开始,儿子还表现得兴致勃勃,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但妈妈温柔而坚定地带着他走了 3.5 公里,捡了满满一小袋空瓶子,才换了2 泰铢(约人民币 0.4 元)。连坐公交都不够,甚至吃个冰淇淋都是奢望。在烈日下又累又渴的儿子,才发现上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主动向妈妈提出了“我要上学”。

很多方法有没有效果,原因并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你有没有用对。例如,你提出的时机与方式是怎样的,你在让孩子去捡垃圾的过程中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引导他的。

同时,还要看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他是不了解学习的意义还是因为你在他学习过程中给了他不好的体验,或学习对他是不是很困难,他是否需要帮助,等等。

然后再来看这种方式是否对他适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如果孩子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有不好的学习体验,则不适合。如果孩子只是怕吃学习的苦,尝试一下这种方法也未尝不可。

但家长要知道,孩子去学习,如果只是出于不愿捡垃圾的原因,那是外部动力,不是内部动力,归根结底是不能持久的。

04

孩子不想上学了,我们怎么办?

首先,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问孩子:

宝贝,你可不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想上学。让妈妈看一看,能不能帮到你?

如果孩子表达有困难,可以尝试帮他寻找原因:

是不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是不是学习遇到了困难?

或孩子有什么难言之隐,你可以给他安全感,告诉他“妈妈是真心来帮你解决问题的,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别担心,有妈妈在。”还可以向他保证:无论你说什么,妈妈都不会对你发火的。给孩子吃下一颗定心丸。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孩子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

曾有一个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他害怕去学校。

后来,爸爸妈妈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欺负他的同学。等到下一次,他再遭遇到对方要欺负他时,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勇敢地直视着对方,握紧拳头,严肃地告诉对方:“从现在开始,你要是再对我动手,我不会再让着你了,你会狠狠地反击你的!你尽管来试试”

那位同学被他的气势吓着了,看了看他,哼了一声就走开了。男孩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再也没有提过“不想上学”的事了。

其次,根据具体原因来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有的孩子不想学习,是因为不了解学习对自己的意义。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孩子去了解和体验真正的生活,比如捡垃圾这种方式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家长还可以问孩子:如果你不学习,你将来想做什么?假如孩子说想唱歌,可以告诉他唱歌也是要文化的,艺术学校也是要考文化的。让孩子想想,有什么是不需要学习文化能做的?那就只有扫马路、捡垃圾之类的了。

这样,孩子明白了学习对自己的意义,知道学习可以让我将来有更多和更好的选择,更好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是因为学习体验不好,家长要做的是想办法改变学习的体验,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用肯定与欣赏的态度来鼓励他;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多一点耐心,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孩子感觉学习很枯燥时,可尽量用生动活泼丰富趣味的方式,去结合学习内容,帮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这些,才是在帮助孩子找到内在长久的学习动力。

最后,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人格与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相信那些一步到位的捷径。

教育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走心慢工程,慢工才能出细活儿。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你的言行举止对他的影响,都是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