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入门书籍推荐(让这7本书来教教你)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09 14:32:16

电影是生活的浓缩,认识电影就是认识生活。

欢迎来到电影的世界。

一周读一本书有点难,但一周看一部电影很简单。当代青年的约会理由,吃饭排第一,看电影绝对是排第二。

看了几百几千部电影之后,如果你也好奇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神级的电影导演是怎么修炼的……不妨收下本期新书推荐——一份帮你看懂电影的书单。

01《认识电影》

[美] 路易斯·贾内梯 著,焦雄屏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05

本书为畅销40年,修订14版的电影入门读本。自问世以来,《认识电影》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并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深受全球读者和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认可,被公认为了解电影艺术的入门佳作。

摄影、调度、剪辑、声音、表演、故事……书中用专业而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电影的方方面面,让观众可以通过一本书窥探电影世界全貌;侧光、长焦、蒙太奇、荷兰式镜头、次文本……帮你快速充能专业知识,评论电影不再只会说"牛牛牛"。

02《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马来西亚] 张建德 著,苏涛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01

怨憎会,爱别离。人间苦痛,大都事关情感纠葛与牵绊,比如失恋、比如背叛、比如讨好,比如暗恋等等。深谙情之苦,且能用电影语言将其艺术化地表达,是王家卫的绝技。他电影里的痛苦,总能生出绚烂夺目的花来。

曾有人采访梁家辉,问及怎么理解王家卫的电影,他很是认真地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情绪——如果没感受到那种情绪,就没办法理解王家卫。”

王家卫电影里始终充盈着过剩且纤细的情感波动,这些电影里的主角,四大天王和天后们要把这种情感波动,理所当然地处理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一场他的电影,让人胸中压抑多年的某些情愫隐隐作痛,这痛又呼应这电影里若即若离的美感,实在让人着迷。

03《奉俊昊的全部瞬间》

[韩] 李东振 著,春喜 译 中信出版社/2021.01

2020年2月10日,奉俊昊的《寄生虫》登顶奥斯卡,创造了韩国乃至亚洲电影的历史。同年,韩国影评人李东振奋笔疾书,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16万字的《奉俊昊的全部瞬间》。

由于话题的热度,《奉俊昊的全部瞬间》一书的中文版也已面市,从翻译、校对、出版、上架总共只花了半年时间,算是出版界的超高效率。这本书由7篇影评、5篇访谈以及1篇剧作解读构成。

在奉俊昊的七部电影里,他始终在阐释着阶层问题,并不断抛出不同的答案。他喜欢不正常的东西,讨厌完美,镜头下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失常的;底层互殴互害,同时相互喂养扶持,这样微妙的真实不正是生活的常态么?

04《贾樟柯的世界》

[法] 让-米歇尔·付东 著,孔潜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01

三十年前,北京几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导演开始筹划他们的处女作。他们拍摄热爱摇滚的文艺青年、漂泊流浪的青年艺术家、压抑愤懑的年轻人。这些作为那个年代,中国时代情绪的最佳记录,在国际电影界引起关注。

几年之后,一个乡下长大的小子到了北京,后来者居上,以拍摄历史洪流中更加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闻名于世。这个小子就是贾樟柯。他拍的小人物是被烙上了中国社会发展印迹的农民工、暴发户。

在家乡汾阳和九十年代的北京,贾樟柯切身观察到的,不是比他大几岁且家境较好的张元、王小帅、娄烨等人接触的摇滚圈、文艺圈。他所深入了解的以农民工为代表的群体,听的是流行乐、看的是港台电影,而非摇滚乐和当代艺术片。他的表弟韩三明很小就当了煤矿工人,后来成为他的电影里经典的生命符号。

从短片《小山回家》开始,贾樟柯就自觉地将目光投射到他所处的阶层,有意识地运用纪录镜头,讲述城市发展过程中,尘埃式的小人物的命运。二十年过去了,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当代社会的最佳记录者。

05《如此导戏何以抓住人心》

[日] 盐田明彦 著,伯劳 伍楚 校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02

什么是天生电影脸?小津安二郎为什么要让演员显得面无表情?日本剑戟片和香港动作片如何制造杀气?电影中人物的动线,如何概括其过往人生、预示其命运走向?……

让学生选课挤破头的“日本电影学院”头号热门老师盐田明彦,精选了欧美、中、日多部经典影片的华彩段落,截取名作名场面的静帧画面,用类似拉片的方式,从演员的脸、视线和表情、动线和动作安排等方面进行评述,读取导演的调度意图,破解场景背后人物关系、情感逻辑的“暗码”,将导演和演员之间互相依赖、彼此成就的关系一一道来,进而揭开影史杰作抓住人心的奥妙所在。

充满魔力和趣味的映画术在此展开,相信本书将刷新你对电影的认知,增加观赏电影的乐趣,对创作亦会大有启发。

06《看电影 学历史》

蒋竹山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03

对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或者有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纪实电影,在电影院看完之后,很多人总是忍不住去豆瓣查阅与电影有关的历史信息。如何看懂电影本事和它背后没有明说的历史,如何真正地看懂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本书作者蒋竹山先生希望通过电影这一窗口,引导读者进行一些有关历史问题的思辨,培养分析与理解事物的技巧,真正地穿越到过往的时代和地域,学习那时的经验和看法。

07《我的不朽已然足够》

[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著 [德] 汉斯-约阿希姆·施莱格尔,洛塔尔·席尔默 编 仝欣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01

塔可夫斯基一生只拍了七部电影,但每一部都让他名留影史。196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伊万的童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83年,执导剧情片《乡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1986年夏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这是一个英格玛·伯格曼认为“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真正走进了电影的本质”的人,是一个对沟口健二、侯孝贤、蔡明亮有深远影响的人,是一个处女座就引得萨特为其撰文辩护的“金狮奖并不能算作为其真正的奖赏”的人。

他是一个导演,一个“只是想讲一个故事”的人,一个死后才得到祖国认可的流亡俄国人。

他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假如你还对他一无所知,《我的不朽已然足够》会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END-

来源:卓尔书店 (原标题:教你如何看电影的书单丨本周新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