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作为一个国家大力扶持的、明星网红城市、“雪山下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公园城市”、“新一线城市领头羊”、“双机场”、西南地区的综合门户性城市……(吧啦吧啦一大堆头衔)
成都距离真正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有多远?
以下我们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分析:
成都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硬实力方面,成都综合实力有目共睹:
1:七普人口2093.8万,国内第4;
2:GDP破两万亿,国内第7;
3:地铁总里程约557公里,全国第5;
4: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双机场城市;
5:领事馆数量19,全国第3;
6: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大、西南交大等十所重点高校;
7:入住世界五百强305家;
8:全国唯三的太古里,奢侈品大牌云集,太古里Gucci销售额全球第一;
9:军工有成飞,汽车制造有龙泉驿汽车城……
10:软件产业在中西部也位居前列,腾讯王者荣耀团队就在成都……
七普成都人口
成都GDP破二两亿
成都地铁里程
成都领事馆数量
从以上硬件方面看,成都似乎是最接近一线城市门槛的。那么硬件方面还有哪些差距呢?
首先,最明显的,四个一线中,成都人口高于广州,深圳,但GDP总量比最低的广州少了8000亿,这意味人均GDP差距更大。
现在中国已经迈入人口负增长时代,2022成都新增人口已经断崖下跌,未来能维持目前水平已属不易。
其次,虽然世界500强在成都分公司不少,但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之前为0,2022年刚上榜三家。数量仅排全国第12,北上深均在10家及以上,广州4家。说明成都本土缺少大型领头羊企业。
2022成都新上榜世界500强
it产业方面,也是同样的,虽然阿里、腾讯、滴滴、字节、华为都在成都有分部但都不是核心部门,核心高级岗位还是基本在一线城市。
成都本土孵化的咕咚、百词斩等都是小而美的企业,没有一家称得上头部互联网公司。
成都本土孵化的 IT 企业
再来看含金量较高的独角兽企业方面,独角兽企业,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业的术语,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被认为是新兴经济的风向标,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
成都9家,比广州少10家。好点一点是,数据增加较快,2022一年增加了4家。
独角兽企业也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比如以创新力闻名的深圳、杭州,独角兽企业分别为33和21家。
软实力方面,我们着重看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包容度、环境宜居程度。但这几个指标主观性,无法具体量化,以下排名仅作为参考。
宜居城市排名
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吸引力方面,成都被调侃为“新西兰首府”(新疆、西藏、兰州)。
就个人观察而言除了四川省内其它地级市的人,从一线回流的四川人之外,东北人、西藏人、甘肃陕西人较多,可能是因为口音外表容易辨别,临近的云贵重庆的也有,吸引力主要是对四川周边、西南地区。
本人工作过的几家公司,本地人所占比例,相较一线城市应该是比较高的,公司中外省地人占比最多不超过30%。
包容度方面,尚可。未见明显排外,但网上确实见到有一些四川ip的排外现象。
环境宜居方面,成都是“公园城市”首提地,下了大功夫、花了很多钱在城市绿道和绿化上,这一点放眼国内也是做的比较好的。
最后总结,说一下个人的一点浅见。
先说结论:成都不太可能成为一线城市,或者说上限是接近广州(个人一家之言,四川网友,不喜勿喷!)
分析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国家对成都的定位。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成都,主要是为了辐射带动西南地区或者说西部地区,让西南发展不至于落后太多,并不是辐射整个中国。而西南地区只有四川盆地这一个大平原,适合发展大城市。
其次,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很多城市都很强并且产业互补,北京首都不用多言。粤港澳大湾区才是现在国家的重中之重,是要用来和纽约,东京湾竞争的。
虽然现在成都、重庆要建成渝都市圈,但奈何距离稍远、而中间连接地带的城市又太弱。要稍微有点雏形,也需要国家不断的大力度投入,仅凭成渝自己难度太大。
再者,个人感觉成都还是有一定地域性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说四川话而不是普通话的比较多。有特色对旅游体验可能是好事,但对于想成为一线乃至国际性大都市可能不是好事,至少会让外省人感到地域性和一定的疏离感。
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是首都,资源无与伦比。上海长三角龙头,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特区,创新能力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商贸汇集之地,综合性门户城市。只有广州与成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广州是沿海城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自清末已是大城市。这几点都是成都无法相比的。
综上:成都不太可能成为一线城市,或者说上限是接近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