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练习八段锦,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根源基本在于不知功法和心法,只会胡乱做动作。本文就结合口令,把基本的要领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有错误,也请高人批评指正。限于篇幅,本文对原理就不作探讨了。
八段锦的基本步法就是两种:肩宽和二倍肩宽。呼吸方法是三种:吸气、闭气、呼气。心法方面,对于初学者不作过多要求,在口令中给予说明。
1、预备式: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此为太极桩身法,注意下蹲不必很深,微微弯曲膝盖就可以,低头能看见脚尖。不要挺小腹,相反要微微收腹使臀部微微后翘。两脚尖要平行对着正前方,不要外八字或内八字。含胸拔背,不要挺胸抬头。掌抱腹前不是双手抱着肚子,而是两手臂抬起围成圆圈,十指相对如抱球状。)
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功法);心神宁静;意守丹田(心法)。
2、两手托天理三焦:
上托(吸气,手指交叉,手掌在心口膻中穴处翻转至掌心向上,向上拉伸,同时膝盖站直。拉伸到位后闭气,意念想象两臂不断向上拉伸,横膈膜和带脉的缝隙打开,天地正气不断充盈进来。)、下落(一边呼气一边放手,感受放松的舒适感。)有一定基础后,上托时要踮脚尖,效果大大提升,初学者平衡不好时暂不要求。
3、左右开弓似射雕:
撘腕(内侧手外关搭在外侧手内关处,移动出手侧腿至二倍肩宽,吸气。)、开弓(双手水平拉开,拇指食指伸直,通肺经和大肠经,呼气。意念畅通肩颈和胸、背部,咽喉和心口要有舒畅感。)、并步(吸气,手回到抱球状态,收回出手侧腿,回到肩宽,恢复太极桩,呼气。)
4、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吸气,拉伸身体一侧,拉伸到位后闭气。注意拉伸时身体不要歪斜,意念放在拉伸一侧的极泉穴、大包穴和章门穴。)、下落(呼气,放松,回到太极桩,体会放松的舒适感。)
5、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吸气,两臂向身体两侧打开,打开即可,不要举高。)、后瞧(后瞧不是侧瞧,扭头时,目光努力去够自己肩胛骨,其实是看不到的,但是要这样看才到位。到位后闭气,意念放在颈部淤堵疼痛处。)、转正(呼气,放松,回到太极桩,体会放松的舒适感。)
6、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托(双手高举掌心向上,同时迈步成为二倍肩宽,吸气。)、下按(呼气,两手向下按在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按实,有明显支撑感。);右倾(身体重心移到右侧,吸气,要站稳。)、左旋(闭气,意念放在肚脐,弯腰至极限。丹田发力,带动身体向左旋转。感受气息在带脉流动,想象气息至命门处涌出。)、摇头(当脊柱转动至极限时,呼气,头部回到中正位置。)、摆尾(摆尾不是扭动臀部,而是把尾椎摆正,回到初始下按的状态。)这组动作是闭合式的,即首尾相连,做完一侧回到初始动作,就是对的,没有回来,就是错了。上举(吸气,两臂向上拉伸,拉伸到位后闭气,放下时呼气放松)。建议回到太极桩,听指令开始下一组动作。
7、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吸气,两臂向上拉伸,拉伸到位后闭气)、下按(呼气,十指相对掌心向下,至膻中穴处。)、反穿(吸气,两掌上翻至掌心向上,自腋下向后穿出。这时要挺胸抬头,要有明显的扩胸感觉。)、摩运(呼气,两掌掌心对膀胱经,弯腰低头,两掌沿膀胱经向下直到脚后跟处。意念掌心劳宫穴有气与膀胱经相应,进行梳理,但手掌和下肢无实际接触。这就是摩运的意思。)、攀足(闭气,腿部伸直的情况下,手掌可以放置在脚尖上为合格。)
8、攒拳怒目增气力:
抱拳(四个手指捏住大拇指,成拳,道家称为“握固”。放置在章门穴处,虎口向上。吸气。);攒拳怒目(想象着前面是一堵橡皮墙,快速呼气,全力迅速出拳,打在墙上。)、抓握(吸气,想象着手指抠进墙里,使劲抓出一团韧性、粘性和弹性很足的物质。)、回收(回到抱拳握固状,呼气,然后迅速吸气,使丹田充盈,准备好下一次出拳。);这组动作对心法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说心法是动作做到位的关键,一定要发挥想象力。没有心法配合,动作就绵软无力,毫无意义。
9、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眼睛盯住前方向上约15度的一个点,吸气,踮脚尖,同时两臂微微离开身体两侧,如企鹅。)、颠足(按照口令迅速放下脚后跟,呼气。注意掌握力道,以后脑有舒适振动感为宜,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建议闭眼练习。
10、收式:
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用道家“子午诀”手势放置于丹田处,深呼吸三次,心中默默告诉自己结束练功。“子午诀”具体做法: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右手午纹(即中指上纹),虎口处呈现太极图。如嫌麻烦,也可以回到太极桩,深呼吸第三次,心中默默告诉自己结束练功,然后鼓掌三次即可。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