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冲动怎么办(青春期孩子冲动、易犯错和这4点有关)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6-05 07:51:05

孩子到青春期为什么突然变了?

“我的孩子怎么到了青春期就变了?冲动,易怒,老是办错事,为什么他就不能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后果呢?”朋友在电话里抱怨。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他家孩子在家觉得无聊,偷了他的车钥匙,自己开车出去了,在过路口的时候不配合检查,反而想冲路障,结果车撞树上了,万幸人没事!

所以他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都十七大八的孩子了,就没有一点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概念呢?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冲动,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对于这个问题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用20年的时间做了详细的研究。

丹尼尔.西格尔致力于研究人际神经生物学,在家庭互动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尤其是童年依恋模型对人的情绪行为和记忆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他认为人类在青春期发生变化,有两大原因:第一个是发育,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感受到身体的巨大改变和情绪的激烈波动,第二个是想要独立,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想要脱离父母,更多的和同伴交往,试图以新的方法来做事情。

通过多年的研究丹尼尔.西格尔发现因为大脑发育和想要独立,青春期孩子有4个特征。


青春期孩子的4个特点

1、寻求新事物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回路中寻求回报的驱动力会增加,由此,他们积极尝试新事物,主动地参与到生活中去。

这个改变带来的好处是青少年对改变具有开放的态度,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新奇事物的探索,会让他们非常想要创造新的做事方法,具有冒险精神。

坏处是寻求刺激和冒险,会使青少年低估危险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伤害,他们会冲动的,把一个想法付诸行动,而不是先停下来考虑后果。

就像我朋友的儿子,他想出去了,就不考虑现在什么时期,能不能出门,他反而认为这个时候出去兜风是一种酷的表现。


2、渴望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这个时候孩子会渴望参与到社会中去,他们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获得同伴友谊。

社会参与促进和加强了青春期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他们开始产生新的情谊,渴望社会交往的驱动力,会增强良性的人际关系。

研究显示,具有良性人际关系是健康长寿和幸福的最佳预测指标。

同伴交往带来的坏处是:跟有较多冒险行为的同龄人交往或者完全排斥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知识与理性,导致风险增加。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和孩子们之间无话不谈,他们甚至会密谋一些事情,但是他们缺少约束和理性考虑。

《小欢喜》中有一个情节是官二代的季洋洋和父亲闹别扭离家出走,住在了酒店。在和方一凡的聊天中提到了聚会,结果两人一拍而合还拉来了三个学霸磊磊、英子和黄芷陶。五个人还在酒店中喝起酒来。


3、情绪强度增高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情绪化,本身强烈的情绪会让生活充满活力和驱动力,让人激情洋溢,对一切都充满兴趣,这也是青春期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的原动力。

但,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可能被强烈的情绪支配,导致他们冲动、情绪化,有时会做出极端有害的行为。

就像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沟通时,一点不对的地方,不是和父母大吵大闹就是离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和父母争吵,一气之下选择了跳楼自杀。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玩手机,他不让。因为他没收手机,孩子在家像是疯了一样狂砸东西。那一刻,她真的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4、希望与众不同

青春期孩子的概念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增强,使他们开始质疑现状,用打破陈规的方法来应对问题,形成新观念,他们希望成为创新者,渴望与众不同。

这样的好处是,如果头脑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新的思维方式,想象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知道这是在富有创有创意的探索各种各样的经历,那么成年期感受到的千篇一律的乏味感,便会减少到最少,继而产生“平凡便是非凡”的感受,生活不再那么无聊。

但这也容易产生同一性危机。青春期是一个追求群体认可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与众不同,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同伴的压力,缺乏方向和目标。

我的一个来访者,从小她一直以洁身自好为荣,但这却成了她身边伙伴嘲笑她的借口。她甚至一度怀疑,也许自己真的应该随便找个男生谈个恋爱,发生些肢体接触,才能合群。


父母对孩子青春期的焦虑来自哪里?

1、年龄和压力

提到青春期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是焦虑紧张的,这些焦虑和紧张可能和父母自身的年龄有一定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要孩子自然也越来越晚,基本上很多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都处于中年期或者更年期。父母自身的压力和情绪也会导致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出现问题,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孩子暴躁,易怒,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呢?

2、习惯和失去

当父母面对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孩子的时候,有时会感觉招架不住,是因为父母已经习惯开自动挡的车了,每天按部就班,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的,起床,做饭,吃饭,上班,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睡觉,毫无波澜的日子,因为孩子的青春期开始变的不同。

孩子从听话开始反抗父母的权威,自动挡需要换成手动挡的不适感会让父母无所适从。

同时,我们都从青春期走过来的,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缺失。孩子的欣欣向荣恰好反衬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枯燥。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东西会让我们想起自己所缺失的东西,这种提醒会令我们沮丧,失望,愤怒或悲伤。


应对青春期孩子的三个方法

1、成为他,理解他

当我们无法忍受青春期孩子易怒暴躁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那让我们想起了困扰我们自己生活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更像一面镜子,和他的互动映照了父母性格和生活的缺陷。

我们对于青青春期孩子的强烈情绪反应恰好可以提醒自己,对自我内在进行探索,而不是仅仅对外在做出反应。

这个时候,深呼吸,想一想,我们的大脑一生都在成长和完善,我们一生都在学习。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父母的自我控制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同时更多的理解他们,把自己当成他们,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去接受来自父母青春期的成长经验。


2、管理他,训练他

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是无法全面放手不管的,虽然管可能发生争吵,但是不管则可能发生无法接受的事件。

这个时期的孩子勇于创新,有冲劲,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危险防范意识几乎为零。此时他却需要自由,这个时候我们不是限制他,而是训练他掌握方法。

在多动症的训练中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游戏“停下,想一想”,是说当遇到事情之后,锻炼孩子告诉自己,不要冲动的去进行下一步,而是先告诉自己停下,然后告诉自己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一些决定和事情。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专门找时间和孩子玩这个游戏,通过练习,让孩子内化这样的习惯,孩子自然就可以控制自己冲动的性格。


3、相信他,引领他

青春期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由,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渴望独立的去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相信他。

虽然父母内心可能有万般的不情愿和焦虑,但是要相信孩子已经长大,他们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也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这时候相信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还是不放心,我们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领他思考的更全面。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是否买手机和孩子陷入了僵局之中,他本想来找我要个规则然后跟孩子说道说道,而我的建议是听听孩子怎么说,让孩子自己给个计划出来。

当他告诉儿子,想要手机可以,你给我一个买的理由和使用计划,并且写清楚手机使用规范,如果我可以同意,咱们就买。

后来那个孩子真的拿出了一份自己设计的手机使用规范,然后在爸爸的引导之下,这份规范越来越细致,最终孩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手机,爸爸让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

很多时候当孩子想做一些事情,父母担心的时候,多问问孩子“你准备怎么办?然后呢?"听听孩子的办法,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和规则,往往孩子更愿意执行自己定下的规则。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