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模拟讲课评价标准(多维一体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构建)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8-31 14:08:1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也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更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以及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评价

一、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于高职学校来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一定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实用性、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会计基本技能在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尤为注重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基本技能,所以实践教学和基本技能是一致的。并且现如今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岗位能力素质的需求,让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逻辑性和积极地动手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1、学生实践训练不到位,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当前根据课程要求和课改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了社会实践课程,尤其是会计专业。但是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理论课时占到总课时的60%以上,实践课时占到总课时的30%左右。课时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就不到位,学生难以真正做到活学活用,高校毕业够,会计专业人才还需要从基础抓起,这与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应用较少有较大的关系。根据会计事务所新人调查,新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要在学习三年左右才能真正独立工作,而在第一年中,会计甚至要进行规范学习,以上情况都是实践课程较少,学生训练不到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表现。职责和工作内容是什么,也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工作适应性差,无法满足岗位能力需求。

2、实训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工作时的职业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类型比较多,所以经营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的业务不同,也都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差异性同时也肯定存在。可是我们在学校使用的会计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理论为主、实务为辅,在业务核算方面也基本上是以文字表达,没有太多的经济业务方面的主观体验。另一方面就是过于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很少提及验票、审核等业务,对当前社会财政岗位的适应能力严重不足。总而言之,训练的内容和企业实际需要的业务相差太大,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发展。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非常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会计软件运用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和网络操作能力。但就目前来看,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依然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并不熟悉,由此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列举实例的能力。而且,由于现在的学科分化太详细,有的教师常年只教一两门课,那么形成一个定性思维,也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就会造成专业知识面过窄,不能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从而也会影响会计实践的教学质量。

4、校内实训设施差,实训环境差真实度。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阶段性分岗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训练两个层面,但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只会带领学生练习综合模拟训练。模拟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大多数会计实验模拟室的配置不仅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有更落后于网络时代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学校把实验室拿来放东西或者办公,在业务练习这块也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与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相差甚远,仿真度不够,也就起不到相应的实训效果。

5、校外实习过于形式,落实不到位。基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很难落实到位。首先,会计部门是单位的核心部分,它里面涉及的资料均多与企业成本、工资、费用等内容息息相关,那么企业处于对公司的保密问题,一般是不会让实习的学生进入会计部门的。其次,财务部门的职位有限,能接纳的实习人数也有限,那么根本就解决不了大批量的学生实习的问题。所以,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时基本上都是做着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样的实习也就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效果。

三、多维一体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与构建

1、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和经济、管理、法律、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具备应用研究能力的人才,并且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2、开发优秀的实训教材,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依然是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所组成,然而这种课程的模式任然没有摆脱过去的羁绊,并不能反映出会计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运用实训课程可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审核、验票、纳税、监督等业务都必须要有所涉猎。

3、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则需建立有效的实训考核方案。第一,过程考核评价﹙6分﹚。主要根据学生考勤和上课态度以及小组讨论、分组实践中的表现来评准:1.学习态度和能力:总共为4分。主要包括不早退、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完成实训任务等。优秀、良好、合格、差,分数依次为4分、3分、2分、1分。2.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共2分。主要包括实习态度、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来评定。

4、做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两个层面的工作

(1)高职院校内完成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主要指通过模拟会计业务进行教学和反馈,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提升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校内实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填报业务、审核业务、编制业务、记账业务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践,规范学生操作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缩小与社会的距离感,同时也是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为将来顺利完成校外实践及社会需求奠定一定的基础。

(2)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安排学生第六学期到校外实践,通过校外会计岗位实习,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并掌握真实的会计业务和各种会计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并自然地结合在任务的活动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要将实践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而这种会计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兴趣、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曼君,《管理会计学》.

[2]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

[3]韩硕、博宇、刘铮.德国工业4.0视角下我国云会计发展路径初探[J].中国商贸,2015(09):186-188.

[4]谢文.大数据经济[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5-56.

[5]段云峰.大数据和大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95-105.

[6]黄刘生、田苗苗、黄河.大数据隐私保护密码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5(04):74—76.

作者:孔娟 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金融会计学院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