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1颗卫星
1958年5月17日: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4年12月:全国三届人大会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上书中央,建议加速开展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65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委会议,原则批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1月份提出,故人造地球卫星工程代号为“651”任务。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播放《东方红》乐曲。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指示邮电部门在北京和上海租用美方卫星地面站,开通中美间卫星通信,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卫星通信。
1974年5月19日:周恩来总理批示“邮电学院三剑客:黄仲玉、林克平、钟义信”来信《关于建设我国卫星通信的建议》:“即送春桥、剑英、洪文、先念同志。阅后批交计委、国防科委联合召开一个有关部门会议,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作出规划,督促进行。妥否请酌。”
这就是周恩来总理著名的“5·19”批示。李先念当即批示:秋里阅办。余秋里召开国家计委、国防科委、邮电部、国防部五院、广播电视局会议。
1974年9月30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联合起草《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第八次常委会赞同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上报的《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叶剑英副主席签署的请示报告,第二天报批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国发射通信卫星工程(331工程)开始了9年会战。
1976年:建成第一个全数字化综合卫星通信地球站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携带2路C频段转发器,开展1路彩色电视和15路广播节目的传输试验。4月20日,张爱萍将军亲临总参卫星通信地面站视察,亲笔题字:“通天盖地”。
1985年:先后建设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等5个公用网地球站,正式传送中央电视台节目
1986年2月1日: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发射成功。结束我国只能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开启自主卫星通信时代。
1986年3月31日:经历通信卫星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的“买星还是造星”之争后,国务院正式批准航天部研制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方案,正式启动第二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的研制工作。
1986年7月8日:我国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租用和购买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在印度洋上空的卫星转发器组成的,将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五个地球站联结起来,覆盖我国的全部版图。
1988年3月7日: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中星1号)卫星发射成功。4个C波段转发器,传输4路彩色电视信号和3000路的电话传输能力。
1988年:原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引进国外通信设备,建成我国第一个VSAT(甚小型口径天线终端)通信网。为铁道部、能源部、地震局、海洋局、民航局、海关总署、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银行等8个行业部门提供通信服务。
1991年12月28日:东方红2号甲(中星4号)发射成功
1993年10月5日:国务院129 号令《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1994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997年之后:国际电联规定:已申报实施且已经签订卫星订货合同和火箭发射合同的直播卫星轨位才能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直播卫星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如果不尽快启动,将失去这些已分配卫星轨位。
1997年5月12日: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成功。24个C频段转发器,工作寿命8年以上。纳入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用于电话、数据传输、电视传输等
2000年1月26日:中星22号(通信卫星)(东3A)发射成功。
2000年:“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列入国家“十五”计划12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及《广播电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2001年3月:国务院会议批准中国的直播卫星项目。
2001年10月:国家正式批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立项
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
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距离频率失效最后时限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2007年6月1日:鑫诺3号(中星5C,通信中继卫星)发射成功。通信、广播和数据传输,在轨寿命8年。
2008年4月25日:天链一号01星(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发射成功。多次完成以神舟、天宫载人航天,及地面舰船、运载火箭等非航天器类用户的数据中继任务。我国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
2008年5.12四川地震:北斗卫星导航用户终端机发出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之后电信运营商开始采用VSAT作为地面光纤网络的备份
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卫星。观众对免费电视的趋之若鹜使得“山寨锅”市场迅速成长。一年造就数以千万的“山寨锅”用户,严重地冲击现有的广电业态,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秩序。
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2010 年1月:中星9号发送加密广播电视信号,正版机用户经过升级可正常收到48套电视节目,“山寨锅”用户则仅能收看少量的电视节目,直播卫星地下市场得到基本遏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应该允许无线覆盖的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购买合法生产的地面接收设备接收直播卫星的信号”。9月,中宣部同意“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2011年5月,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批示:“充分发挥直播卫星的作用,扩大农村电视覆盖,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直播卫星的公益属性得到确认。
2011年:“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重大工程正式启动。
2011年7月11日:天链一号02星发射成功,与“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为中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2011年9月4日: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
2012年7月25日:天链一号03星发射成功。
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北斗二号卫星发射组网
2016年8月6日:第一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2016年12月:《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我国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017年4月12日:我国发射第一颗Ka频段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总容量20Gbps
2018年10月29号:“天启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展物联网数据业务
2018年11月:工信部颁发首张卫星移动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试用批文,我国国产卫星终端实现零的突破。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打破国外垄断,完整产业链正式形成。
2018年11月:我国在轨卫星280颗:商业卫星30颗,多数卫星为遥感、导航、科研等类型,通信卫星较少。2018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600亿元。
2019年6月:我国户户通(含少数村村通)VSAT单收站达1.4亿个
2019年12月27日:实践二十号卫星发射成功(东5平台,中国下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高承载、高功率、高热耗、高控制精度”,满足未来5至15年内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
2020年4月20日:卫星互联网列为国家发改委“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
2020年6月15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
2020年7月9日:“亚太6D”卫星发射成功,容量50Gbps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
2020年8月份:全球在轨通信卫星1378颗:美国840颗、英国114颗和俄罗斯87颗是前三强,中国52颗第四。
2020年11月12日:天通一号02星(东方红四号平台)发射成功
2021年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发射成功。中国电信运营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天通智能卫星手机种类如下:
2021年4月27日:天启09星发射成功。在轨卫星11颗,开展物联网数据业务。
2021年4月28日:国资委发布2021年第1号公告,新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央企排名第26,落户雄安。星网集团接连成立中国星网网络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共享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