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三个症状要注意(要小心你的血糖了)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9-08 06:33:24

据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4.4亿人,而亚州地区的患糖尿病人数最多,近几十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1.1亿人受糖尿病影响,目前是所有国家中受糖尿病影响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发病缓慢,这意味着很难确定真正的发病时间。检测前期也很长,人口中多达一半的病例可能未被诊断。

这种爆发性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中糖的含量过高以及其他因素。血糖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后期治疗的重要衡量指标。那么饭后如果出现了哪四大症状需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让我们带着疑问进行今天关于血糖的相关介绍。

一、什么是血糖?

糖是我们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来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常称为血糖。空腹状态下正常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正常人的血糖在生理情况下浓度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我们日常从食物中消化吸收可以获得血糖,因为食物中的糖类被相关的淀粉酶分解释放出葡萄糖后被肠道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影响血糖次要的因素就是运动、年龄、疾病、用药等等。血糖水平在我们体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葡萄糖水平在机体不同器官调节(胰腺、肝脏、肾脏等等)下呈现波动性变化。而影响血糖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进食,因此检测餐后血糖浓度也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常人饭后2小时血糖浓度达到峰值,但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的正常值应该小于7.8mmol/L,而当餐后血糖浓度大于11.1mmol/L时就我们需要高度注意是否为糖尿病,因为高血糖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例如:进食后饥饿、口渴、多尿、虚弱等相关症状。有研究报道了2080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的频率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倦怠、口渴、多尿、饥饿等临床症状出现频率最高。因此当餐后机体出现这四大症状时应格外注意血糖的监测!

二、饭后出现这4个症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了

第①个:饥饿

进食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并被细胞吸收利用转化为能量为机体供能。血糖需要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帮助才能进入细胞内。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机体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但是细胞没有办法利用葡萄糖,从而导致无法利用葡萄糖这种现象叫做胰岛素抵抗。

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细胞是因为胰岛素受体缺乏、信号转导及葡萄糖转运系统障碍等等,因为机体不能对葡萄糖正常利用,所以血液葡萄糖浓度降低会致使机体在餐后产生饥饿感。

第②个:多尿

正常人尿量每天在1~2L,多尿是指尿量超过2.5L。造成多尿的原因有很多,但餐后多尿多是由于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被利用,血糖会在血液被堆积。

当血糖浓度大于8.88mmol/L时超过了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最大值,就会造成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溶质浓度升高,水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这一现象被叫做渗透性利尿。当机体在餐后多尿时应该多加关注,必要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第③个:口渴

饭后口渴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如食物过咸、服用利尿剂等,这些常见原因通常在补充水分后口渴的症状会消失。但是当餐后血糖异常升高时会导致口渴,血糖超过肾糖阈产生渗透性利尿,引发饮水中枢兴奋激起患者渴觉。

同时当机体血糖上升后,血浆胶体渗透压会升高。主要是由于葡萄糖会吸收周围血管组织中的水分,致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黏膜干燥。

过度口渴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当血糖长期高于正常水平时,肾脏必须负荷工作,过滤血液中多余的糖从而可能导致脱水,并可能使糖尿病患者感到口干而无法解渴。当餐后口渴及时喝水后无法缓解症状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检查是否存在血糖升高等情况。

第④个:疲劳

餐后疲劳主要表现在头晕、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动力等等方面。餐后疲劳可能的原因是高血糖使血液变得粘稠,所以血液含氧量降低而感到疲倦。

据研究报道,高血糖会使我们机体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肌肉细胞中的脂质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因此体内血糖升高会导致患者虚弱、疲劳以及肌肉疏松弛。

同时餐后高血糖也会引发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细胞主要能量来源腺苷5'-三磷酸酯(ATP)的产生缺乏,基于此原因,科学家认为餐后高血糖会引发机体疲劳。那么餐后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引起哪些人的注意?

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

饭后出现饥饿、多尿、口渴、疲劳不一定代表患糖尿病,但有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在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隐患,糖尿病前期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虽然高于血糖正常数值,但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足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科学家在在23年的随访中发现,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进行干预和预防,随访的结果显示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减少40%,糖尿病死亡率减少30%。

而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相关疾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者上述两种情况均存在而导致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肢体截肢、肾衰竭、血管疾病和心脏病,严重者可以并发酮症酸中毒导致死亡。

不论是糖尿病前期抑或是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一些干预手段从而达到稳定和降低血糖的目的。

1.合理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降低碳水化合物油炸和其他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变成葡萄糖,它们比其他食物更能影响体内的血糖水平。

同时糖尿病人应该清淡饮食,日常多摄入的蔬菜例如:芹菜、青瓜、菠菜,而减少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土豆、红薯等)的摄入。

近年,营养师推荐地中海饮食方式,因为该种饮食方式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最后个人应该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医师诊疗及健康建议、生活方式、预算和身体状况等合理定制糖尿病的健康饮食方案。

2.定期适量运动及控制体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锻炼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美国糖尿病运动指南就推荐每周至少2天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体育锻炼,并采用有氧运动等多样运动组合的运动模式,可以延缓减轻糖尿病症。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舞蹈、游泳、骑自行车等等。同时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在开始任何体育活动之前,应该遵医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检查血糖水平;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多喝水,防止脱水。

3.定期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糖尿病药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了解患者目前血糖处于哪种水平;了解饮食和锻炼如何影响血糖水平。

如果不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主要因为高血糖水平,导致血液变得更酸。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会引起小血管(微血管)和大血管(大血管)相关的各种并发症。

例如高血糖首先会引起最小血管的问题通常表现为手脚神经的刺痛,严重者可以诱发心血管相关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和适当的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保持对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

如果餐后出现饥饿、多尿、口渴、疲劳等症状要格外注意血糖变化,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和避免吸烟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作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鑫鑫,魏晋红,田利民.糖尿病前期干预措施及干预管理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14):89-92.

[2]刘巧云.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4):60-62.

[3]回园敕,王金平,何思垚,邢小燕,王宣,赵芳,钱鑫,黎辉,巩秋红,安雅莉,陈燕燕,李光伟.非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水平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30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06):659-663.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