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像什么简短比喻句(一种是物质)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0-06 23:05:22

认知的转变始于认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总是要去评价别人和自己?为什么总是要去定义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人是如何生存的。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所以人必须趋利避害才能生存。

而趋利避害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天生的自保本能,这个不需要多讲。另一方面则是后天习得的经验方法,也就是我们所接受的文化和教育。大小、对错、好坏、美丑、善恶、雅俗、贵贱等等。我们通过这些概念来区分事物,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定义,然后我们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所有的这些评判和定义的作用,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指导,而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人为贴上标签符号而已。

这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的最基础的认知方法,属于模拟认知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基本方法无法应对更为复杂的人和事,就必须晋级到高一阶的认知方法,也就是本质认知阶段。如果两种方式无法转变,人就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糊涂蛋,浑浑噩噩,一种是偏执狂,好斗钻营。

我打个简单的比喻,就像打王者荣耀或英雄联盟。你刚接触这个游戏首先是什么?学新手教程、认识英雄、认识技能,知道你要干什么,然后去打人机练手。

当你已经全部熟悉之后你就要实战了,去打匹配或排位,这就得考验你的操作灵活性,和对这个游戏本质的理解,以及调和队友的心态和揣摩对手的心态。你不能再像死板的人机一样,电脑交给你怎么走你就怎么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过了新手阶段之后,到了二三十岁、五六十岁,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仍然像个人机一样。也就是说,在生活的实战阶段,他们仍然采用人机思维,而且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和对事物的评判定义这两者前后的关系搞反,反而过度关注和在意所谓的评判和定义,非要去纠结什么是善恶美丑,非要去执着什么是是非对错,非要去问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标签本身并没有意义,但你却在没有意义的标签上寻找意义,这让你烦恼不已。小时候,妈妈告诉你不要玩火,不要去水库或池塘边,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你现在都几十岁了,依然不玩火,不去有水的地方也不跟陌生人讲话。你还说妈妈就是这样教你的。你都几十岁了,自己想想吧。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