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是什么(看似青铜)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0-08 17:57:55

脊椎动物·斑头雁

斑头雁,隶属脊椎动物,鸟纲,雁形目,鸭科,雁属。别名白头雁,栖息于海高原湖泊开阔而多沼泽地带,为迁徙性候鸟,冬季多会迁移到我国中部和南部各省份。照片摄于丽江。

斑头雁是一种中型雁类,体长约62至85厘米,体重3千克以下。因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而得名。雌鸟与雄鸟极为相似,仅体型略小。

从外表来看,斑头雁真得很普通,但它却是大名鼎鼎的候鸟,因为它居然征服了地球上最高大的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实不管是哪种鸟,能征服喜马拉雅山脉都足以让人惊叹,而它们因为迁徙的缘故,每年两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简直让人叹服,因此也是公认的已知飞行最高的鸟类之一。

众所周知,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含量越低。海拔6000米处的氧含量就只有海平面上的一半。而据说有人看到它们曾飞越珠峰顶,这意味着斑头雁只能呼吸含氧量仅为海平面三分之一的空气。

如果是人类到了这样的高度,每一次呼吸恐怕都极为艰难。斑头雁为何能在“缺氧”的环境中,穿越地球上最大的山脉,完成迁徙?而最夸张的是,这条迁徙路线,它们已飞越百万年。

我们知道,氧气靠血红蛋白来运输,研究者发现斑头雁在缺氧情况下高飞时,体内变异的血红蛋白使得结合氧气的能力比普通鸟类都高。同时,高飞时的斑头雁代谢率降低,减少了不太重要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最高效的氧气使用模式。此外,它们的肺大而扁平,在深呼吸上更具优势。

斑头雁每年秋季9月初开始会向南迁徙以过冬,等来年春季的3月中旬开始又会陆续向北方或西北方的繁殖地迁徙。

飞行中的王者也是爱情中的忠贞者。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执行者,成婚后也共同承担孵育雏鸟的重任。

脊椎动物·黑鹳:鸟中“大熊猫”

脊椎动物,鸟纲,鹳形目,鹳科,别名乌鹳、黑白鸡、捞鱼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国内多省份可见。照片摄于纳帕海。

黑鹳雌鸟与雄鸟形态相似,全长约110厘米,嘴和脚都为红色,上体、翅膀、尾部、胸部的羽毛为亮丽的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胸以下呈白色,体色极为鲜明。

看到黑鹳长而粗壮的嘴,应该有不少人会猜到它是以鱼类为主食的鸟类。因为善于捕鱼,在不少地方,黑鹳也被称为“捞鱼鹳”。它们通常选择在河流、沟渠、池塘等地进行捕食,有时伫立观察后突然向水中进行袭击,有时边走边啄寻。

即便在寻找食物时,它们也会分出精力进行观望,警惕性非常高。它们的听觉、视觉均很发达,很远便能发现人和其他动物活动。一旦发觉受到威胁就飞走,使人难于接近。

由于黑鹳体态优美,颜值颇高,行走与飞翔的姿态也都非常优雅,因此也被称为“鸟中君子”。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全球,然而近些年来,黑鹳数量急剧减少,除了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外,还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对繁殖、迁徙和越冬期间的生存环境有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它们觅食的水域,对水质的要求堪称苛刻,一般清澈无污染的水域,才能留住它们的脚步。一旦生存环境遭到污染与破坏,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云南也不例外。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黑鹳开始重新光顾国内不少地方,其中香格里拉的纳帕海湿地已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黑鹳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越冬黑鹳种群平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同时,专家发现纳帕海也是繁殖于蒙古国的黑鹳迁往印度越冬地的重要停歇地,过境时间集中在11月中上旬。不过由于黑鹳性情胆小,不喜人类骚扰,专家建议大家与它们保持合适的距离。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