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一,迎冬祭祀授冬衣。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也叫“十月朝”、“祭祖节”。此时已经进入寒冬,北方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始下雪,传统的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一是授衣,二是烧衣,授衣指的是古代的皇帝赐棉衣给文武百官们,以示体恤,民间妇女们也会拿出已经为家人准备好的棉服,让大家有厚衣服防寒。
烧衣则是古人认为已故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到了冬季需要冬装御寒,就在寒衣节到来之前,人们把用于祭祀的“衣服鞋帽”和“纸钱”都准备好,等到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烧给先人。这种习俗其实并不是迷信,而是对已故亲人的敬重与哀思,而且寒衣节“送寒衣”更能表达人们的感恩之情,是值得传承的。
如今,十月初一寒衣节逐渐忽略了“授衣”这个习俗,更偏向于祭祖烧纸的传统,每到农历十月一,人们便纷纷准备好“纸钱”和“冬装”烧给已故的亲人。按照传统习俗,送寒衣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早烧清明晚烧冬”说的就是送寒衣烧纸的时间,那到底什么时间最合适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早烧清明晚烧冬”是什么意思?“早烧清明晚烧冬”其实是一句民谚中所截取的一部分,整句俗语应该是“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的小鬼等不到中”,这里的“早晚”指的都是祭祖的时间,意思就是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早上,而寒衣节的时间则要相对晚一些,中元节则要在中午前完成祭祀仪式。
何时上坟祭祖最合适?这种传统看似是民间说法,却体现出了老祖宗的大智慧。这三大传统祭祖节日都分别在不同的季节,清明在仲春,中元节在夏末秋初,而寒衣节则在初冬,从白昼的时间长短来看,七月半中元节白天最长,天亮的最早,清明节次之,大冬也就是寒衣节最短,天亮的也最晚。
因为白昼比较短的原因,上坟祭祖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9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阳气中最为旺盛的,可以加强自身的阳气。另外通常上坟祭祖都会经过山林、野郊等地方,这些地方早上的寒气都比较大,等到太阳完全出来照射后寒气会降低,下午三点之后太阳开始下落,为了避免寒气的侵扰,所以选择9点到15点这个时间段来完成祭祖的所有仪式是最合适的。
全国还有不少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祭祖仪式也会有些不同, 有的地方的祭祖时间会相对比较长一些,但不管怎样都要合理安排时间,最迟不要超过下午三点。
上坟祭祖还有这3件事要注意
1、烧纸时要有始有终寒衣节的主题就是为先人“送寒衣”,也就是给已逝的亲人“烧纸钱冥衣”,表达后辈对先人的哀思与孝敬。不过在烧纸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做到有始有终,必须要看到纸钱全部烧完化成灰烬再离开,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孝心完整表达出来,如果纸钱烧到一半就撤离,也不知道所有的纸钱是否烧完,如果没有烧完已故的亲人就会收到残缺的纸币或者衣物,这对先人很不尊重,容易惹怒先人。
通常烧纸的地方都处于山林田野之间,杂草树木比较多,再加上现在草木已经枯黄,遇到一点火星可能就会发生火灾,人们在烧纸时最好看着,直到纸币烧完熄灭再走,避免因为火种随风飘荡而点燃草木,引发较大的火灾,这个说法也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供品不用寓意不好的果品人们在祭祖时,通常会选择一些水果用来供奉先人,但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充当供品的,像寓意不好的梨、李子、栗子等,这些水果的名称与“离”谐音,有远离、分离等寓意,与表达孝心、慎终追远等祭祖主题刚好相反,是不适合作为供品供摆的。
3、不走亲访友寒衣节这天人们都在忙着上坟祭祖等活动,这时最好不要走亲访友,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会比较忌讳这些,这不仅会打扰到朋友的安排,也会惹得别人家中的老人不高兴,老一辈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敬,让大家心里都不舒服,探亲访友的效果反而不好,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不便、惹上麻烦。
在寒衣节这天,不管是烧纸钱的时间,还是其他传统习俗和忌讳,这些表面看起来虽有些迷信,但总的方向是在为人们安全、健康等着想,为避免因为疏忽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老井说——
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我国的三大祭祖节日,尽管现今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变化,但这些祭祖节日中的习俗仍然要继续传承。特别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在祭祖时会与家人同行,这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人们情感沟通的载体。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