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节日是什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成“特别思政课”)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3-18 12:23:10

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云”祭扫。图片提供 胡涛

清明节前,一节特别的专题思政课在武汉大方学校小学部四(1)班进行。在老师刘卫国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清明节的由来和民俗,诵读了描写清明节的诗词,还手持菊花祭扫革命先烈。学生们说,年年过清明,但这节课以后,自己对清明节的体悟更深了。

■ 讲故事溯渊源抽丝剥茧话清明

课前,刘卫国给学生们布置了小任务,制作关于清明节的知识小卡片。有了自己查找资料的铺垫,学生们再听刘老师的讲解时格外认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的清明节恰逢‘三节相连’,另外两个节日是寒食节、上巳节,同学们了解吗?” 学生殷煜宸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这一天老百姓不生火做饭,吃冷食。” “那为什么要纪念介子推呢?”刘卫国老师娓娓道来,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露面,岂料介子推心意已决,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介子推的忠诚和风骨深深打动了学生们,大家对清明节节日内涵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随后,刘卫国展示了一张“清明演变示意图”,从秦汉到唐朝,清明扫墓已成重要礼俗,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将祭祖扫墓、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汇,人们在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从此,清明节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日子,也和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祭扫先人不忘英烈清明自在人心

随后,一段视频将师生带回到2022年4月大方学校“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先锋”清明主题活动的现场。大方学校小学部少先队员代表为项英烈士扫墓,在大方学校初中部就读的项英烈士曾孙项思博在墓前敬献鲜花,大家还参观了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活动还延伸到了家校共育,周末回家,每一位学生与家人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并请家长说感想、写寄语,制作英雄卡。

受到视频的感染,学生们齐声高呼:“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前,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白菊,每个学生手持一枝,开展“云”祭扫。

刘卫国总结道,清明节有三重意义,一是不忘先祖,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不曾忘记先辈,他在这个世上就有自己的根。二是不失清明,清明时节天地阳气转盛,人可以通过吃寒食或者一些节令食物逼出体内的浊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有内心清明,人生才能清明。三是不负韶华,扫墓是一次关于生命的启蒙。人们在先祖的墓前明白生命的短暂,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最后,刘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清明前选择一两项民俗活动去实践,再和同学们交流感想。学生邹可心说,今年清明节,一定要让父母带自己回老家祭祖,“老师告诉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知道我们该往何处去”。

■ 传承经典发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端午节,老师教学生们制作香囊,在班级举办撞蛋比赛。

中秋节前的美术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中秋贴画,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吟诵中感悟中秋月圆的美好。

临近春节,每个班级都会原创春联,家长或学生手写春联,各班之间还会PK哪副春联最受欢迎。每位家长带两个拿手菜,大家一同在班级联欢,吃年饭,大方学校自建校起就举办的“千家宴”成了大方学校的新年俗……

作为一所以传承国学经典为特色的学校,武汉大方学校一直非常注重发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价值,通过知常识、诵诗词、践民俗等方式,提炼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融入道德与法制、语文、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和学校主题活动中,既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又能在传承中创新,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 专家说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武汉大方学校通过挖掘清明节中的育人元素,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根植“中国心”培根铸魂,用革命英烈事迹教育为学生磨砺“中国志”赓续传承,在课程融合育人中启智润德,在家校合力育人中彰显担当,既为构建党建引领下大思政教育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也为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夯实了必要基础。 ——武汉市江夏区教研室党支部副书记、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徐强

■ 家长说

孩子回家时给我们讲解了清明节背后的典故和三重文化的意义,清明节缅怀先祖,慎终追远,让孩子忆念自己的来处,引导孩子好好珍惜当下,不负韶华,非常有意义。大方学校一贯注重节日文化的教育,让孩子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武汉大方学校四(1)班 殷煜宸家长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胡涛)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