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换个说法(《对联六规八忌》)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7-13 04:40:23

文/小红花

六条规则

一、字句对等。

所谓“字句对等”顾名思义,也就是说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拍一致。节拍的确定,大致可以理解为,可以按声律节奏“两字而节”,也就是俗话说的马蹄韵。

莺歌燕舞

平平仄仄

柳绿花红

仄仄平平

江山千古秀

通平平仄仄

祖国万年春

通仄仄平平

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上联:梦里桃花开满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春来燕子喜盈门。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

仄起平收:对联,一定是要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就像两个人交谈一般。

前者用极其肯定的态度说一个事物,下联则用相关或相近等等另一说法予以赞同。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

八大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

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

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忌三平尾,

八忌上重下边轻。

详解:

1、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

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就没有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如: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2、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如: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重字,是对联的大忌!

3、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如: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上句:“精神”与“分外”,同位词性及组合,严重不搭。

人逢喜事非常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这样改,结构词性上都可以,但很俗。

4、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

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秋思万种凭月洗

春愁一片待酒浇

此联意境非常好。但一看平仄,就不能称对联了。

秋思万种凭月洗

平平仄仄平仄仄

春愁一片待酒浇

平平仄仄仄仄平

一看,律,严重乱了套!

5、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如: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6、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7、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

8、八忌上重下边轻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如: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