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子轨道(化学通俗讲(八)(中学化学启蒙-原子轨道))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9-02 21:31:57

之前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当时提到了过渡元素,里面涉及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这时,如果还是用之前粗略的划分方式很多问题就无法解释了,于是本期讲讲原子轨道,把核外电子排布的方式更加深入地解释一下。

注:本期主要涉及量子化学理论,比较难理解,直接记结论即可。

原子轨道不是原子运行的轨道,而是指原子里电子运行的轨道波函数,表达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时出现位置的概率高低,直观来看就像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一团密度不均匀的云,称为电子云。

既然是波函数,那不难看出,原子轨道是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得出的了,推导过程不展开,我们直接看结论:

原子轨道按照能量高低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而电子也是优先填充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中,这称为能量最低原理。而把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轨道的状态称为基态。

从大的层次看电子所处的轨道分为若干能层(电子层),就是之前所说的K、L、M层,用n表示,称为主量子数。能级的概念可以体现出量子理论的特征了,即微观体系下,电子所处轨道能量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而是一跳一跳的。

那具体到某一能层n,又可以细分为具体的能级(电子亚层),用l表示。能级是怎样一种概念呢?物理学上旋转物体具备角动量,这个l就表示角量子数。通过量子力学可知对于每个给定的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的取值只能是从0到n-1这n个值。

能级用s、p、d、f、g表示(目前前七个周期的元素只有s、p、d、f四种电子亚层,g理论上出现在第八周期元素)。通俗些说就是第一能层上只有一个s亚层即1s,第二能层上有s亚层和p亚层即2s2p,第三、第四能层能层上有s亚层、p亚层和d亚层即3s3p3d、4s4p4d……从能量高低的角度看应该是能层数越大,对应能级能量越高,到由于存在能级交错现象,会出现低能层的某些能级能量高于高能层的某些能级,例如4s对应的能量低于3d。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g轨道直到第八周期才会出现。

通过解薛定谔方程,以及各种量子数的数值限制,可以得到关于s、p、d轨道的波函数,从直观上来看电子亚层反映的是电子云形状,s轨道对应球体;p轨道对应纺锤体,沿直角坐标系空间三个坐标轴方向分布;d轨道比较复杂,对应花瓣型;f轨道就更加复杂。

在外加磁场存在下,受洛伦兹力影响,电子亚层由于空间方向的不同还能发生细微分裂,用磁量子数m表示。s轨道对应一个磁量子数,p轨道对应3个,d轨道对应5个,f轨道对应7个。当然在不存在外界磁场的条件下,同样能层、同样种类的轨道能量是一样的。

以上便是原子轨道的基本介绍。

此外,电子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还发生自旋现象,这个对应自旋磁量子数,用ms表示。自旋磁量子数只有两个,记作±1/2。

两个电子,量子数n、l、m相同,自旋磁量子数ms相反,则可以填充到某一原子轨道当中。即某个原子轨道可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

现在我们得出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比之前详细得多啦。举个例子:Na由之前用281表示进化成(1s)2(2s)2(2p)6(3s)1的形式。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