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很多家长喜欢在假期或者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给孩子制订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但通常都坚持不下来。其实不只是小朋友,大多数成年人每一年制订的新年计划,也就是刚刚跨年的时候说说而已。
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给自己定下的是“目标”,而非“计划”。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可执行、可操作、可实现。
在做工作计划的时候,很多公司或者企业会采用SMART原则。仅就假期而言,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不同基础和目标的孩子肯定各有不同,但原则可以借鉴如下五点。
1.S(Specific)代表具体。制定的目标不可以笼统,如“把新学期的内容预习一下”,换成“浏览新学期前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并完成对应的练习题,对不会的题目做好标记”,则相对具体。
2.M(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如“假期提高计算能力”就不是一个可以度量的目标,因为提高到什么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说法。相对可度量的目标为“10分钟内完成50道本年级口算题,并且错误题目在三道以内”。
3.A(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顾名思义,制定的目标对于孩子而言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艰深,应该是合理且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所以,这就要求在制订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制订计划的过程和最终目标都要得到孩子的认可。
4.R(Relevant)代表相关性。制订的计划跟孩子的学习现状、下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有关。比如,孩子在应用题上相对比较薄弱,那么学习目标可以更倾向于针对应用题的知识。
5.T(Time-bound)代表有时限。这里的时限性有两重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孩子的学习计划应该有具体的时间,比如每一天或者每两天。制订的计划应该是内容导向,而不是时段导向。如“每天练习口算半个小时”就是一个无效的计划,因为这半个小时的利用率可能非常低,应该改成半个小时正常速度能够完成多少题目,如“每天完成150道口算练习”。
第二个含义是家长也需要在每个时间节点来监督和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正向的激励或者指出具体的问题,而不能不管过程只看结果。
,